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有记载。拔罐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经济实惠、疗效肯定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也许就是一直沿用到现在仍不过时的一大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用拔火罐的养生疗法以去湿气、消肿止痛、驱寒,其实,拔火罐也分补罐和泻罐。众所周知,拔火罐有利于疏通经络,清除体内产生的生物垃圾,人体本身血液是需要流通的,所以,拔火罐还可以通过对穴位的疏通达到增强血液循环的目的。正常罐法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在操作上,盛则泻之,虚则补之是补泻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补罐和泻罐的区别就在于:
1、通常是以罐大火猛快扣,病人自觉气被吸出为泻,而罐小火弱缓扣,病人可感暖气透入为补。
2、多罐久留局部青紫为泻,闪罐频拔局部潮红为补。
3、刺络拔罐为泻,循经走罐为补。
罐法是一种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主要用于治疗经络系统的疾病。罐法临床治疗效果与罐法火力大小的关系密切,因为火力大小所造成的负压程度是影响或补或泻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掌握熟练的操作手法至关重要,罐法的补泻操作手法应遵循中医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体壮气盛者,宜用大罐猛火快扣,留罐时间长的方法;如达到泻的目的,但未获得治疗效果者,须借助其它治疗手段,而体弱体虚者,宜用小罐弱火缓扣的手法,以达到补的目的。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