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是疾病主因该如何祛体湿

家庭医生在线 07月03日

中医常说,寒湿是百病之源,又有“千寒易除,一湿难去”的说法。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那么什么是湿呢?

中医学认为,“湿邪”是“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之一,在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时,就会成为致病因素,并侵犯人体导致疾病。而湿邪通常有两种,一是外湿,一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内湿则多由过度嗜酒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

无论哪种湿邪,都会使人出现食欲不振、腹满腹胀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体发困、不想饮水等一系列“湿浊内盛”症状。遇上阴雨连绵的回南天,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

一、如何判断自己体内有湿?家医熏蒸君教大家判断湿气的方法。

1、看大便

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2、看起床的状态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3、头部沉重四肢乏:湿性重浊,其特点就是沉重,失眠,记忆力下降,易怒,烦燥。

4、口中发黏舌苔腻:感受湿邪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口中发黏。

5、胸腹胀满小便不畅:湿为阴邪易滞留脏腑,阻碍气血运行致脘腹胀满,脾胃功能失常。湿邪停于下焦,则小便短少而不舒畅。

6、下肢浮肿便溏泻: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朝轻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滞,便完后感觉不爽。

7、脚缝痒,起水泡甚至溃烂。

二、有助于祛湿的良好习惯

怎样去除体内的湿气呢?还得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

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避免环境的湿气

我们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就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2。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3。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充分擦干身体,吹干头发。4。房间内的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多开窗透气。如果外界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风扇、空调,借助这些电器保持空气的对流。

多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中医疗法

包括中药熏蒸在内的一些物理热疗法可以有效为身体祛湿寒。中药熏蒸是中医上对祛除体内寒湿气的常见手法。现代生活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寒凉,运动不足也让我们缺乏活力,浑身僵硬。在这个亚健康流行,慢性病丛生的时代,我们需要保养,需要健康。熏蒸,能有效去除人体内的湿寒,能让人把身体内的汗蒸发出来,当告别体寒后,人体很多疾病就会痊愈。


扫一扫深入了解熏蒸理疗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反馈 收藏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