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与母乳喂养有关
医生给宝宝抽血检查,发现他的血清胆红素达到205μmol/L,但肝脾仍很正常,于是嘱妈妈每天让宝宝晒晒太阳,无需做进一步治疗,更无需断奶或过早进行混合喂养,耐心等其症状自然消退。妈妈将信将疑。
“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相对较多,而初生时肝脏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成人的10%,因此极易出现黄疸。”
近年来由于对母乳性黄疸认识提高,加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开展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有临床统计发现,母乳性黄疸可占到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20%以上。不过,导致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至今尚无明确结论。但以下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
其一是与母乳中的某些未识别因子有关:有母乳中含有某些未被识别的因子,这种因子通过母乳喂养进入新生儿体内后,可增加其肠道对胆红素的重新吸收,使其血液中的胆红素含量升高,从而出现黄疸。
其二是与新生儿的肠肝循环特点有关:新生儿刚出生不久,肠道内正常的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及时将进入肠道中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和粪胆原排泄出去,这些未转化的胆红素可被肠壁重新吸收,并经肝门静脉送达肝脏,进一步加重肝的负担,造成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