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

2017/7/3 18:07:22 举报/反馈

造成化学烧伤的物质

1、酸类,如硫酸、盐酸、硝酸等。

2、碱类,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等。

3、某些元素及其盐类,如磷和磷酸盐,锑和锑盐,砷和砷盐等。

4、某些有机物,包括脂肪烃类化合物。这些物质都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化学灼伤的预防措施

1、采取有效防腐措施

在化工生产中,由于强腐蚀介质作用及生产过程中高温、高压、高流速等条件会对机器设备造成腐蚀,因而需加强防腐。

2、改革工艺和设备结构

在使用具有化学灼伤危险物质的生产场所,在设计时应预先考虑防止物料外喷或飞溅的合理工艺流程、设备布局、材质选择及必要的控制、输导和防护装置。

3、加强安全性预测检查

如使用超声波测厚仪、磁粉与超声探伤仪、X射线仪等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或采用将设备开启进行检查的方法,以便及时发正确判断设备的损伤部位与损坏程度,及时消除隐患。

4、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或与危险化学品接触的现场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5、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危险化学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水洗手。

6、尽量避免吸入任何有毒药品和溶剂蒸气。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7、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8、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9、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10、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11、在工作现场配备急需的急救设备。

12、不断进行危险化学品烧伤、中毒的现场逃生、自救、互救、急救的演练。

(责编:苏雅婷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化学性眼灼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化学性眼灼伤的治疗:化学性眼灼伤的治疗概要:化学性眼灼伤应积极对症处理,必要时脱离接触。预防感染。急救措施要立即用自来水或清洁水冲洗灼伤部等。进入酸碱灼伤的后期治疗,包括抗菌消炎以防止感染,促进灼伤组织的修复。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陈旧设备。化学性眼灼伤的详细治疗:化学性眼灼伤的治疗:1.治疗原则(1)化学性结膜角膜炎和眼睑灼伤应积极对症处理,必要时脱离接触。(2)跟球灼伤者应以最快速度洗尽化学物质,仔细检查结膜穹隆部,去除残留的化学物质(3)预防感染,加速创面愈合,防止眼球粘连和其他并发症,严重眼睑畸形者可施行成形术。(4)散瞳:以防止虹膜后粘连。可用1%阿托品。2.化学性眼灼伤的急救措施(1)事故现场必须分秒必争,立即用自来水或清洁水冲洗灼伤部,尤其是碱性化学物质眼灼伤,冲洗时间至少10~15min。(2)现场冲洗之后,立即前往附近医疗机构,根据化学物质的性质,做进一步的冲洗,并去除上下穹隆部可能隐藏的化学物质颗粒。(3)化学性眼灼伤的中和治疗:在灼伤后lh内进行,如酸灼伤可用弱碱性溶液,2%碳酸氢钠、磺胺嘧啶钠结膜下注射(pH9时应稀释后再注射)。碱灼伤用弱酸性溶液维生素C0.5~1.0mL结膜下注射(pH值<4.5时应稀释后注射)。(4)前房穿刺:可清除房水中的碱性物质,减少其对内皮细胞和内眼组织的腐蚀作用。灼伤后24h内穿刺治疗效果较好,严重灼伤者可一日内2次引流房水。(5)球结膜切开:当结膜出现显著水肿无法注射中和剂时,可施行结膜切开术。3.化学性眼灼伤的一般治疗在经过上述急救处理之后,进入酸碱灼伤的后期治疗,包括抗菌消炎以防止感染,促进灼伤组织的修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这些治疗有:胶原酶抑制剂的应用、黏膜移植、球结膜下自血注射、维生索C以及皮质激素的应用等。化学性眼灼伤的预防: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陈旧设备,对设备进行良好的保养和维修;加强一线作业者安全防护,作业者应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宣传自救与急救知识,作业者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互救能力。

Q: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适用于什么症

医生建议: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结膜炎、外周性角膜炎、泪囊炎、化学灼伤;也适用于化学性、放射性、灼伤性及异物穿透性角膜损伤。

Q:复方地塞米松眼睛

适应于眼科手术前、后预防,治疗感染与炎症反应;严重的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泪囊炎与化学灼伤等。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