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详解大黄的临床应用

2017/6/29 11:33:28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通便、泻热、消炎。

1、用于热积便秘。在许多热性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膜炎)的中期或极期,出现便秘、胸腹满闷、高热、谵语、口渴、舌苔老黄等实热证候时,可用大黄荡涤积热,常配枳实、厚朴同用,如小承气汤,或与其他清热药通用,如凉嗝散。如果失水严重,须配养阴药生地、麦冬等。方如增液承气汤。

患者服上述泻下剂通便后,往往收到退热和全身情况好转的效果,其原理可能由于:①大黄本身和其他清热药有抗菌消炎作用;②便秘时,由于肠内腐败物产生的毒素吸收入血液,加重全身不适,通便后可免除这一不良作用;③通便后,能接触腹满胀闷等症状,使患者感到轻快。

2、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如患急性传染性肝炎,甚至亚急性黄色肝萎缩,有黄疸、腹胀、便秘时,可用大黄、配栀子、茵陈、厚朴、枳实等,有消炎清热作用。

3、用于热泻(如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早期。此时患者虽有腹泻,但泻而不清,便可不畅,肠内迭积存有腐败物质和有炎性病变,可用大黄把肠内有形的腐败积存物排出。有利于抑制细菌的繁殖和控制炎症。大黄的这种用法叫做“通因通用”,以泻止泻。例如治热痢早期的芍药汤就有大黄。但药注意在热泻的后期,只有炎性分泌物时,则不宜用大黄。

4、用于寒积便秘。治疗便秘而有腹痛和全身虚寒证候,可用大黄,配温里祛寒药附子、细辛等,以散寒、通便、止痛,方如大黄附子汤。

5、用于治疗急性眼结膜炎、上呼吸道炎等所谓“血热在上”的证候。此时有发热、头胀目赤、咽肿等症状,通过用大黄泻下,使腹腔充血,反射性地减轻头面部的充血,因而有助于减轻上述炎症。每与黄芩、黄连等清热药同用,较重者用凉膈散。

6、用于凉血止血,治疗热性出血。如痔疮出血等由大便热结、肠有热滞而引起者,单用大黄12~15g炒黑后水煎服;鼻出血兼有便秘者,可用生地9g煎服,冲服大黄(研末)4.5~9g。

7、用于治疗胆管结石。配金钱草、栀子、枳壳等。

8、用于治疗跌打损伤,取其有活血行瘀(调整血液分布)作用。例如腹部挫伤后,瘀血停滞、大便干结时,可在跌打方剂内加入大黄3~4.5g,或单用大黄研末用酒调服。又用大黄、甘黄(10:2)的极细粉末,可治下肢溃疡。

使用注意:

1、生大黄泻下力较强,适用于清泻实热;酒制后消炎活血之力较好;体虚或用制大黄也比较适宜。

2、胎前慎用(因有促进子宫收缩的所用);产后和月经期间慎用(因能加重盆腔充血);哺乳妇忌用(因大黄在肠道吸收后随血流分布到乳汁,影响胎儿。哺乳妇如多服大黄,乳汁也会变黄)。

3、用于泻下,大黄不宜久煎,故须后下;用于清湿热,则煎煮时间可稍长些。

4、习惯性便秘一般不宜用大黄,可用润下药。

用量:常用量3~12g。泻下往往要用9~12g,如果配有行气药,有时也额可只用6g,如为加强其他攻下药作用,甚至药用到12g以上。请湿热和消炎用量宜少,成人6g,小孩3g,幼婴0.9~1.5g。

(责编:苏雅婷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泻黄散有什么临床应用?

1.泻黄散是治疗脾火口疮的常用方剂。凡临床出现以口疮(口腔溃疡)口臭、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若小便短黄,淋涩不通畅者,加白茅根、车前子、赤茯苓以清热利尿;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泻热通腑;口渴甚者,加知母清热生津。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复发性口疮、小儿鹅口疮等属脾胃伏火者。

Q:龙齿有哪些临床应用?

1、龙齿用于惊痫癫狂,心悸烦热,失眠多梦。 2、龙齿功擅镇心安神,治疗因惊成痫,癫狂澹语,可配铁粉、凝水石、茯神等; 3、恍惚多忘,癫痫狂乱,属气血不足者,可配人参、当归,酸枣仁、远志等补气养血以安神; 4、心气不足,以致心悸怔忡,梦寐不宁者,宜配入人参、菖蒲、朱砂等养心安神药中用之; 5、若伤寒阳痉,通体大热,心神烦悸者,可与水牛角、牛黄同用; 6、若惊痫兼痰实壮热者,可与大黄、枳壳、朴消等导热化痰之品同用。 7、现代常用本品合麦冬、地黄、枣仁等冶疗神经衰弱之失眠惊悸、梦遗等证。

Q:刺儿菜有什么临床应用?

刺儿菜治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小便频数,赤涩热痛,尿中见血,或血尿,舌红苔黄,脉数。生地30g,小蓟15g,滑石5g,木通6g,蒲黄9g,藕节8g,淡竹叶9g,当归6g,山栀子9g,甘草6g。每服4钱,去渣温服,空心食前。方中小蓟凉血止血,为君药。 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咳血、咯血、吐血,血色鲜红,舌红,脉数。大蓟、消极、荷叶、侧柏叶、白茅根、茜根、山栀、大黄、牡丹皮、棕榈皮各9—15g。温水调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食后服下。方中小蓟为寒凉之血之品,为君药。刺儿菜鲜品适量洗净,捣烂或晒干研末,外敷,治创伤出血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