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发生糖尿病肾病,严重者还会引发肾衰竭。长期检查尿常规可以尽快发现糖尿病肾病,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糖尿病患者患病多年却从未检查尿常规,直到病情十分严重才发现。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说说:
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有什么?
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好能保证每3个月监测一次。其有助于帮助患者改善血糖控制水平,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由于肾脏是糖尿病并发症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因此,即使没有出现肾脏病变临床表现特征的患者,也应该通过一些方式进行肾脏情况的监控。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μg/min时,糖尿病患者应该开始警惕肾脏是否出现病变,建议这种情况的患者每3个月监测一次。因为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之一。
糖尿病肾病在诊断时需注意鉴别,如果出现蛋白尿时应与肾小球肾炎、原发及继发性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高血压肾损害等相鉴别;有高血压时应与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于其他内分泌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嗜铬细胞瘤等的高血压相鉴别;水肿应区分是心源性、肝源性、肾源性或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水肿;贫血应与血液系统疾病相鉴别。
糖尿病肾病症状有什么?
临床常见的容易误诊为糖尿病肾病的疾病及其特点如下。
1、高血压性肾脏疾病:肾血管的病变程度和高血压程度及病程密切相关。早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随病程的进展可出现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总量很少超过1g。可有血尿,多为镜下血尿,少见透明和颗粒管型。随病程进展肾功能失代偿,肾功能浓缩受限,可出现多尿、夜尿、尿密度下降。当肾功能进一步减退时,可出现尿量减少,血中尿素氮、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明显低于正常,最终出现尿毒症。
2、心力衰竭:当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时肾脏瘀血,可出现尿量减少,夜尿增多、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可有心力衰竭及各脏器慢性持续瘀血引起的其他症状和相应的体征。
3、慢性肾小球肾炎:多数起病隐匿,病程冗长,具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肾功能不全等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病程持续一年以上,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者应考虑该病。
4、尿路感染:急性尿路感染一般有典型的尿路刺激征和尿液异常,诊断不难。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症状不明显,可有不明原因的发热、腰酸、乏力,尿常规无明显改变或尿液异常间歇出现。
5、肾病综合征:临床卜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3.5g/d)、低蛋白血症(≤30g/d)、水肿和高脂血症四个特点,即可作出肾病综合征的诊断;若仅有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不伴有高脂血症也可考虑诊断,因可能在病程早期所致。应鉴别原发肾病综合征和继发肾病综合征,继发肾病综合征常伴有全身症状(如皮疹、关节痛、各脏器病变等)、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IgG升高、血清补体下降等。而原发肾病综合征罕见,肾活检可明确。
6、水肿:应区分是何原因引起,肾源性水肿从眼睑、颜面开始而延及全身,发展迅速,软而移动性大,临床上可伴有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眼底改变。心源性水肿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发展较缓慢,水肿较坚实且移动性小,伴心功能不全病征。肝源性水肿主要表现为腹水,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两方面。
糖尿病肾病如何预防?
一旦发现糖尿病,请立即把握治疗时机开始使用具有保护心、肾作用的药物,同时控制血糖和血压、选择低蛋白饮食、服用降脂药物,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出现生命危险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及时对糖尿病进行合理的调养,下面我们就来说说糖尿病肾病应该如何预防:
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检查很重要。如抽血验尿检查。经由血中的肌酸酐及尿中蛋白质来评估肾病变的进展,及时掌握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有效延长肾脏寿命。
泌尿道感染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会明显影响白血球对细菌的免疫能力,而使得人体抵抗力变差,造成泌尿道感染发炎。若患者不及时治疗,除了易引发败血症外,更易使得肾功能的损害雪上加霜。因此,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女性糖尿病患者要慎防泌尿道感染。
严格控制血糖
患者除了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饮食、锻炼,正确使用降糖药物外,还应当努力消除一些严重干扰降糖的因素,如便秘、失眠、焦虑、抑郁、各种急慢性感染、过劳、疼痛、月经不调等,同时配合中药治疗。
活血化瘀通络
中医对该病的病机认识是络脉有瘀阻,针对这一点,中医的治疗原则就是活血化瘀通络,用药如水蛭粉,脑血康口服液,大黄蟅虫丸,复方丹参滴丸等。早期使用活血通络的中药可以明显减缓肾脏和视网膜的微血管病变的发展。
防治动脉硬化
大量的临床经验表明,通过单纯降糖来控制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相当有限,只有对动脉硬化相关因素进行积极治疗,才有可能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肾病,具体的治疗措施就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降脂药,降低血黏度,防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