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学科的发展,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逐渐提高,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下面我们看看小儿脑瘫早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脑瘫的早期症状
1、有时过度激惹、兴奋、哭叫,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中阵发性哭吵不能喂奶安慰,有时过于安静,肢体活动少;
2、喂养困难,允吸及吞咽不协调,流口水多,体重不增;
3、易惊,对声音刺激敏感,易受惊吓,难以安慰;
4、喜欢打挺,护理困难,感觉四肢较紧,穿衣时难以将手臂插入袖中,换尿布时难以将大腿外展,洗澡时难以将拳头掰开,背部僵硬呈弓形,头喜欢后仰等。以上某种情况也可能在正常小儿中出现,不能单纯根据其中一、二项异常就诊断为脑瘫,如果存在多种异常,而且有发生脑瘫高危因素的患儿就要特别注意有脑瘫的可能。常常有家长认为头颅MRI、脑电图或头颅CT可诊断小儿脑瘫,实际上这是个误区,头颅MRI、脑电图及头颅CT在小儿脑瘫中不起主要作用,有些脑瘫患儿其头颅MRI、头颅CT、脑电图可以正常,因此不能根据头颅MRI、头颅CT、脑电图有无异常来肯定或否定小儿脑瘫的诊断,头颅MRI、头颅CT可以了解颅脑结构有无异常,对探讨脑瘫的病因及判断预后可能有所帮助,脑电图可以了解是否合并癫痫,并对指导治疗有参考价值。
中医诊断脑瘫的方法
中医诊断小儿脑瘫一、望神色
望神色是指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面部气色。凡精神振作、两目有神、表情丰富、面色红润、呼吸调匀,均为气血调、神气充沛无病的表现,虽有病,也多轻而易愈。反之,如果患儿精神萎软、二目无神、面色晦暗、疲乏嗜睡、表情呆滞、呼吸不匀,则为有病的表现,且病情较重。 脑瘫患儿多为肝肾脾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故望其神色多为精神萎软,二目无神,面色6光白萎黄发青,表情呆滞,倦怠嗜卧之。
中医诊断小儿脑瘫二、望形态
望形态是指观察患儿的形体动态,即从患儿的形体强弱、肥瘦活动状态来推测疾病的情况。小儿形体的望诊包括望头囟、躯体、四肢、肌肤、毛发指(趾)甲。凡发育正常、筋骨强健、肌丰肤润、毛发黑泽、姿态活泼者,为胎禀充足、健康体魄的表现。若筋骨软弱、肌瘦形瘠、皮肤干枯、毛发萎黄、囟门逾期不合、姿态呆滞者,多为有病之象。脑瘫患儿多表现为囟门迟闭、筋骨软弱,肌肉瘦削肌丰而不实,毛发枯黄虽黑而质枯、发竖无光泽,行动迟缓,姿势异常。
小儿脑瘫的危害
语言障碍:
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障碍发病率为65%-95%,其中四肢瘫患儿发生率较高,往往以吸吮困难、吞咽和咀嚼困难为先导,表现为发音不清、构语困难、语言表达障碍、甚至失语症等。由于发声、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和四肢运动障碍、听觉障碍、智能和生长环境等原因导致。
健康和体力的障碍:
脑瘫病儿一般身长较正常儿童矮,营养亦差,常有呼吸障碍和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还有咀嚼、吸吮、吞咽障碍和流涎,都给儿童带来不利影响。
智力、情绪及行为障碍:
并发智能低下率最高,多动,自闭亦多,固执、任性、易怒、孤僻,情绪波动大,有时出现强迫、自伤、侵袭行为。智商测定困难。
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
1、综合康复医疗
如运动(体育)疗法,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训练;如爬行、有目的的指认(鼻、耳等)、训练抓物、持物、起坐、摇摆、扶行(背靠墙、面朝墙)、原地运动(弯腰拾物、抬脚训练、单脚独立、原地起跳)、行、跑;再如物理疗法,包括神经电刺激疗法、温热疗法、水疗法;还有作业疗法即能力训练,但疗效一般。
2、药物疗法
口服或注射有关药物,脑神经营养药、肌肉松弛药、活血药等。包括构筑和修复脑组织(细胞)的药物,如卵磷脂(包含磷脂酰胆碱、脑磷脂、鞘磷脂等),能修复因外伤、出血、缺氧造成的脑细胞膜损害,保护神经细胞,加快神经兴奋传导,改善学习与记忆功能。
还可以选择能促进脑细胞DNA合成,促进脑细胞对氧的利用率,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增强脑功能,供给脑组织修复再生所需的各种氨基酸,调节脑神经活动的药物。
另外,还行积极补充多种维生素,如果在有条件的医院,则可以选择注射针剂,如脑多肽、脑活素以及胞二磷胆碱等。
3、中医疗法
包括针刺疗法(肌张力高的脑瘫慎用)、按摩疗法、中药疗法。
4、使用矫形器具
脑瘫患儿的训练中,支具的应用很重要,如年幼的痉挛性脑瘫患儿,因其下肢小腿后侧肌群痉挛,使足后跟不能落地、踝关节不稳定、扁平足也较多见,可使用足踝矫形支具,究竟选用何种矫形器,最好到专科医院请矫形师检查病人后再作决定。
5、合并症的治疗
并癫痫者需控制癫痫的发作,并根据患儿情况矫治视觉、听觉、语言方面功能障碍,改善和发展认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