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糖尿病如何缓解 六款饮食药膳能缓解

2017/6/6 11:10:02

枸杞叶蚌肉汤

原料:胡萝卜60克、蚌肉100克,加清水适量,文火煮1小时,放入洗净的鲜枸杞叶60克,煮沸片刻即可食用。

功能:养肝明目,清热止渴。用于糖尿病视力下降,肝阴虚损者,可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渴多饮、形体消瘦。枸杞叶能清热明目,治肝虚目暗,又能除烦止渴。胡萝卜性味甘凉,补肝明目、清热止渴,因含高纤维素,有降血糖及降血脂等作用。蚌肉性味甘咸,微寒,具有养肝明目及清热止渴的功效。

淮山黄芪茶

原料:淮山30克、黄芪30克,煎水代茶。

功用:黄芪性味甘,微温。能使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故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有补气止汗、利水消肿作用,并能抑制糖元,与淮山同用,益气生津、健脾补肾、涩精止遗、降糖,对糖尿病脾胃虚弱者较为适宜。

山药小麦粥

原料:淮山药60克,小麦60克,粳米30克,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至小麦烂即可。

功用:养心阴,止烦渴。用于糖尿病心阴虚者,可见有心烦口渴、多饮多食、小便频数量多等表现。小麦为高纤维食物,能明显降低血糖。

山药熟地瘦肉汤

原料:淮山药30克、熟地黄24克、泽泻9克、小茴香3克、猪瘦肉60克,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小时即可。

功用:滋阴固肾,补脾摄精。适用于糖尿病脾肾俱虚者,症状有小便频数量多、尿浊如米泔水样、困倦乏力、便糖。熟地性味甘、微温。功能生精补髓,滋阴固肾。用于糖尿病肾虚者。药理证实本品有降血糖作用。

杞子炖兔肉

原料:枸杞子15克、兔肉250克,文火炖熟。

功能:方中杞子有降血糖和胆固醇的作用,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功效。兔肉有补中益气,健脾止渴作用。两味合用,滋养肝肾,健脾止渴。适合糖尿病偏于肝肾不足者。

洋葱炒黄鳝

原料:黄鳝2条、洋葱2个。

制法:将黄鳝去肠杂切块,洋葱切片。起油锅,先放入黄鳝煎热,再放入洋葱,翻炒片刻,加盐、酱油、清水少量,焖片刻,至黄鳝熟透即可。

功用:理气健脾,降糖降脂。适用于糖尿病并发高血脂血症。洋葱有降血糖作用。黄鳝有“黄鳝鱼素”,对高血糖者具有类似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对血糖过低者又有升高血糖到正常的作用。两味相伍,能健脾、降糖,且味鲜香可口。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人日常如何养肾?(饮食、药膳等方面)不同季节的保健方是

我们经常说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不是目的,更主要是防止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就是糖尿病病人非常容易出现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病人40%左右会最终发展到糖尿病肾病,甚至需要透析。肾科透析的病人有1/3是由糖尿病肾病发展而来的。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除了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这些因素之外,还要注意戒烟、戒酒。另外,(糖尿病患者)要避免高蛋白饮食。蛋白质的含量占全天总热量不超过15%,特别对已经出现糖尿病肾病的病人,有蛋白尿的病人,蛋白的摄入应该更少,一般在主张每公斤就是标准体重(的)0.8到1克之间,如果出现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蛋白的摄入量要更低。另外还要避免(服用)一些伤肾的药物,除了西药,比如说一些抗生素,链霉素、青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这些对肾脏都有一定的毒性,还包括造影剂等等。中药其实也有一些伤肾的药物,比如说含马兜铃酸类的中药材,像马兜铃、关木通、汉防己,还有一些有毒的中药,比如说斑蝥、马钱子等等,(这些)也都要注意避免使用。在药膳方面,对这类的预防主张吃一些补肾的药膳,比如说熟地、杜仲、淮山,这些可以考虑选择。还有药膳主要是根据四时季节、气候的变化来选择,对糖尿病的病人,特别是体质虚寒,我们说阳虚的病人,即使在夏季,我们说夏季清补,但也不宜过于寒凉。而有时如果阳虚太甚,可能还需要一些温肾助阳的食材,比如说干姜、附子、肉桂等,即使在夏季,这类病人也可以选择。

Q:不知道孕期糖尿病食谱调理的效果如何,孕妇糖尿病什么原因造成的,孕妇糖尿病危害大不大怎么缓解?

你好;糖尿病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疗,并发症多,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一大并发症,会引起手脚的酸、麻、肿、胀、痛等症状,不是光靠药物就可以解决的,很多病友对糖尿病了解不足,误认为控制了血糖就控制了糖尿病,这是不正确的观点。推荐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中药调理脏腑功能为主,西 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为辅。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好方法。祝你健康。

Q:糖尿病,青光眼,眼疼眼肿该如何缓解?

像你现在要是有眼睛肿痛,你得看一下是不是由于青光眼这个原因导致的,要是这个原因导致的话,应该是先把这个青光眼治疗好,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然后针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青光眼的时候,还应该检查一下眼底,看看有没有视网膜的病变,如果说已经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那么应该是注意,必须得把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