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医学界已知的是某些疾病与大肠癌关系密切,患这些疾病的人被成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直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往往与结肠息肉并存,可单发或多发。
根据息肉的性质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而肿瘤性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性腺瘤几种,有癌变的倾向。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幼年性息肉等。息肉大多单个出现,少数为多发性,幼年型息肉不易恶变,多发性成人息肉恶变较多。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多发性的和直径大于1厘米的腺瘤性息肉癌变危险性大,被成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必须摘除干净;腺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分别为50岁内30%,60岁40—50%,70岁则高达50—60%。即便已经根治了腺瘤性息肉的患者,也要定期复查,以观察是否复发。
结肠息肉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
发生直肠息肉的病因:
1、饮食因素: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2、遗传因素: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没有性别差异。
3、炎症刺激: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4、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直肠息肉症状:
1、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是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较低,可发生较多量的便血。便血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2、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职场脱垂。
3、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发现直肠息肉后应注意哪些方面问题:
在生活中,有的人知道自己患有直肠息肉,但并不太在意。而实际上,掉以轻心,往往就会出现许多使人悔恨终生的不良后果。因此,专家提示:重视该病的治疗,有助于防止该病的恶变。
1、直肠息肉多不单发:经常见到直肠息肉病例,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直肠息肉者,要进一步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做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
2、活体组织检查: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道时,要对每处可疑点,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诊断病变的性质。
3、及时彻底的治疗: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意义,而对患者自身,不管自己的息肉是否为良性,则都要严肃对待,要早发现,早治疗。
4、要定期复查:由于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早了解术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