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间型足癣,中医名为“臭田螺”。症状为趾缝发白、流水糜烂、奇痒。多由柯氏表皮癣菌、念珠菌等引起。
汗疱型足癣,中医名“田螺疱”。症状为多汗、瘙痒;脚掌、趾间和脚背生小水疱,疱内有透明液体,几天后皮肤干燥,继而呈鳞状脱落,但仍有新水疱出现,趾间糜烂流黄水,多由絮状表皮癣菌引起。
角化脱屑型足癣,中医名“脚蚓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角化脱屑,以致露出嫩肉,冬季易皲裂、瘙痒。多由红色表皮癣菌引起。
湿疹样癣菌疹,中医名“脚气疮”。主要表现为足背、下腿起丘疹、水疱,甚痒,重者可波及上肢及全身。多因脚癣治疗不当,或癣菌本身改变使机体对癣菌过敏所致。
脚癣感染,中医名“湿气发”。多因脚癣抓破后,化脓菌侵入而造成的皮肤感染,可发展为脓疱疮或丹毒,也可以引起淋巴管炎(俗称红线)和淋巴结发炎。严重者会引发败血症。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