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脾胃养生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斗指壬为雨水,东凤解冻,冰雪皆散而为水,化而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仅表示降雨的开始,也表明雨量开始增多。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天一生水,春属木,木生于水,故立春之后继之雨水。”这时,黄河流域一带的降雪已不多见,雪开始变成雨水降落。雨水节气,江淮地区盛行的天气过程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冷空气影响前后,气温变化幅度加大,冷暖气团交汇时,会出现连阴雨雪天气。但此时北方处于春旱季节,“春雨贵如油”是其真实的写照。
根据雨水节气对自然界的影响,联系到养生我们应着重强调“调养脾胃”的重要性。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强弱决定着人之寿夭。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过:“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是以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明代医学家王文禄指出:“养脾者,养气也。养气者,养生之要也”。可见,脾胃健旺是人健康长寿的基础。
按照传统医学与五行的关系,春之于肝木,怎么会与脾土有关系呢?
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脾(胃)属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运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为气血生化之源。在春季,肝旺而脾弱,脾弱又会使脾胃的运转、消化功能受影响,这就势必会引发精神抑郁、腹胀腹痛等。
脾胃虚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中医学称脾胃为“水谷之海”,益气化生营血是其基本功能。人体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如营卫(营养物质)、气血、津液、精髓等,又都化生于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脏腑功能才能强盛。脾胃是气机上下调达的通路,脾胃协调,可促进和调节机体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协调平衡。元气是人身健康之本,脾胃贝!J是元气之本。元代著名医学家李东垣说过:“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人折寿。”他在《脾胃论》中指出:“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内伤脾胃,百病丛生”。
可见,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正因为此,历代医家、养生家都很重视脾胃的护养。现代医学实验证明,调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调养脾胃的具体方法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养脾也要静心。养生专家认为,养脾应以精神调摄为主。
首先,要保证心平气和,使肝气不横逆,使脾胃安宁,让脾胃的运化功能正常,以达到健脾的目的。其次,静心养气,既不会扰乱心血,也不会损耗心气,使心气充和,进而滋养脾脏,养脾得以健胃。
“凡愤怒、悲思、恐惧,皆伤元气”,春天的天气多变,一定要保持心境的平和。只有情志相适,加上饮食或药物的调养,再坚持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从根本上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健脾的功效才会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