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的烹饪少不了酱油这个好帮手,但面对超市里货架上琳琅满目的酱油,人们往往觉得很困惑,如何挑选一瓶好的酱油或者合适的酱油呢?
化学酱油危害大
经过多方求证,来自烹饪协会、调味品协会、健康专家、美食专家、美食博主各有说法。曾有报道称有不法商贩将砂糖、精盐、味精、酵母抽取物、水解植物蛋白质、肌苷酸及鸟苷酸这七种调味料及化合物混一起,制出色香味俱全的“化学酱油”。
据悉这种化学酱油由7种调料和化合物勾兑而成:沙糖、精盐、味精、酵母抽取物、水解植物蛋白质、肌苷酸及鸟苷酸,就是唯独没有黄豆。港媒还称,有香港美食家表示以前曾尝过类似酱油,他曾在实验室将这7种材料混合在一起,混合物立马摇身一变,成为棕黑色的“酱油”,连实验室内都弥漫着阵阵酱油香气。“这种化学酱油和我们平时买的酱油在口感、质感方面都非常相似,尝起来更像黄豆酿的真酱油,普通市民很难分辨。”要辨别“改进”后的化学酱油,可能只能通过做DNA测试,看里面是否有黄豆成分。
该化学酱油中的水解植物蛋白质需要通过酸来制造水解过程,但如果生产商采用的是盐酸,过程中将会释放出致癌物质,包括三氯丙二醇(3-MCPD)及1、3二氯丙醇(1、3-DCP)。该化学酱油生产过程可能会释放出致癌物质,尤其男性可能有患上睾丸癌的风险。
酱油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两种,国家规定配制酱油应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且比例应不小于50%。由于酿造酱油需要3个月~半年的酿制时间,配制酱油只需8~10个小时就能制作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少厂家用配制酱油冒充酿造酱油。
如何买到好酱油?
首先,看标签,最好选择纯酿造酱油或者传统工艺酿造酱油,如果没有这些字样,很有可能是勾兑出来的,勾兑酱油生产速度快,成本低,品质差,且可能有些有毒的化学成分,容易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还需要看标签上的“氨基酸态氮”,这是酱油的鲜度指标,也是一个营养指标,一般来说,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鲜味越浓,营养价值越高。比如,一个氨基酸态氮含量0.5%,一个氨基酸态氮含量1.0%,那么肯定后者味道更鲜美,营养价值更高。还有一个简单确定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方法,稍微将酱油瓶摇摇,有较多气泡的一般氨基酸态氮含量会高些,而那些气泡较少的则不建议购买。
其次,根据不同的需求买不同系列的酱油。比如用于炖菜、红烧之类为了上色,宜选颜色重的老抽;而用于凉拌、炒菜或蘸食时可选颜色偏淡一点的生抽。也有些产品属于通用型,方便消费者,烹饪过程中不需备两份酱油。还需要注意,不同系列酱油,卫生指标是不同的,所含的菌落数也不同。用于需要加热烹饪的酱油就没有直接用于凉拌蘸食的酱油指标严格,所以当你想直接用酱油给小孩拌饭时,请最好不要选用专供烹调用的酱油。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使用酱油其实相当于添加了味精和食盐。那些自豪的宣称自家做菜从不用味精的人却不限制酱油的用量,殊不知,酱油也含有味精中谷氨酸钠等鲜味物质,用了酱油本就应该少用或不用味精、鸡精去调味。同理,酱油中含有较多钠离子,跟食盐一样可以升高血压,所以在用了酱油后需要相应减少食盐的用量,特别是对于那些有高血压和心、肾功能不好,水肿的病人更应该注意酱油与食盐的换算,大概5-7ml酱油中有相当于1克食盐所含钠量。对于限盐的人群也可以选择低钠酱油食用。
当然,在食品安全较严峻的当下,挑选酱油最好去大型超市选择较好品牌的酱油,在这个前提下根据个人需求进行挑选,就会有的放矢,不被众多形形色色的酱油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