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胰腺癌早晚期症状的区别 肥胖增加患胰腺癌风险

家庭医生在线 2017/4/27 11:11:09

胰腺癌是常见的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已跃居所有肿瘤的前五位。据报道,美国年发病达42470例,年死亡35240例,居死亡相关病因第五位。

胰腺个头虽小,责任重大

在人体上腹部深处有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小器官,它就是胰腺。胰腺虽小,却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胰腺“隐居”在腹膜后,知名度远不如其近邻的胃、十二指肠、肝、胆,但胰腺分泌的胰液中的好几种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主角”的作用,特别是对脂肪的消化。

胰腺含有多种功能的内分泌细胞,分泌高糖素、胰岛素、胃泌素、胃动素等等。这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参与消化吸收物质之外,还负责调节全身生理机能。如果这些细胞病变,所分泌的物质过剩或不足,都会出现病症。胰腺癌可发生于胰腺的头、体、尾部或累及整个胰腺,但以胰头部最多,约占胰腺癌的60%~70%。

胰腺癌的早期和晚期如何通过症状区分

胰腺癌很难通过症状区别早期和晚期。有的病人肿瘤发生在胆道部分,肿瘤还非常小就能引起很严重的黄疸,影响肝功能和消化功能,病人感觉非常糟糕。也有的病人,体检发现胰腺癌并不大,但是已经发生了肝转移、肺转移了,病人仍然没有什么感觉。

肥胖为何会增加患胰腺癌风险

引发胰腺癌的原因到底有哪些?从宏观角度分析,遗传因素只占到5%,环境因素占到95%。其中占比最大的竟然是饮食和肥胖(30-35%),另外吸烟、炎症也都是一些重要诱因。

关于肥胖引起癌症的机制,医学界也做了很多研究,目前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肥胖人群血液中的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常常比较高,IGF-1可以促进某些肿瘤的进展。

2、脂肪细胞产生的一些激素,例如瘦素,可以促进细胞增殖,而脂连蛋白或具有抗细胞增殖作用。而许多癌症正是因为细胞增殖紊乱引起的。

3、脂肪细胞可直接和间接作用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和AMP活化蛋白激酶。前者调节细胞生长、运动、细胞存活,还有蛋白质的合成。后者是参与细胞能量平衡的酶。

4、肥胖的人常常合并慢性/亚急性炎症,这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联。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胰腺癌症状性糖尿病如何回事

你好,胰腺癌症状性糖尿病,胰腺癌是一种恶化程度很高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它位置隐匿,很难在早期发现,所以一旦发现很有可能生命就进入了倒计时,值得了解的是,胰腺癌不仅早期症状不明显,它还很容易伪装,成其他的疾病,导致误诊,从而耽误治疗时间。比如,高血糖就是胰腺癌早期很常见的一种症状。

Q:胰腺癌是什么意思

你好,胰腺癌是癌症。胰腺癌需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腹痛,而且需要弯腰才能减轻疼痛时,最好尽早去医院行CT检查,明确诊断。胰腺癌属于肿瘤范畴,全身各个器官都有可能发生肿瘤。胰腺癌包括胰腺腺癌、胰腺囊腺癌等,早期胰腺癌较难发现。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主要以疼痛为主,需要弯着腰或匍匐姿势才能减轻疼痛。祝你健康。

Q:什么人容易患上癌症之王“胰腺癌”?

胰腺癌属于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年龄高峰在40~7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虽然胰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可确定与饮食、环境和吸烟有关。胰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黄疸或腹痛已至中晚期,治疗效果较差。因此,凡中年以上有上腹不明原因隐痛或胀闷感者,应想到会患有此病的可能性,一般可通过腹部多层螺旋CT排查。 一般而言,容易患上胰腺癌的人都会有一定的特点。患有糖尿病的人易患胰腺癌,糖尿病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胰腺癌患者身患糖尿病的情况。非典型糖尿病,即无糖尿病家族史,无肥胖和胰岛素依赖的快速进展型糖尿病,可拟视为胰腺癌早期表现。这一提示有利于部分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而早期胰腺癌还有可能被手术切除而治愈。因此,采用结合体育锻炼的低胰岛素反应饮食、控制体重和不吸烟等手段,可显著降低胰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其次,消化道手术的人也容易患胰腺癌,假如做过消化道手术的话,那么患上胰腺癌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根据研究发现,胆囊切除20年以上的患者,其患胰腺癌的危险性增加70%;做过胃溃疡手术的患者,也有较高的发生胰腺癌的危险,尤其是手术后间隔20年以上者。 当然,也有专家对此持不同看法。但不管怎么样,这一现象值得我们警惕,如果有糖尿病病史或者既往有过消化道手术的患者,再加上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都会增加患上胰腺癌的风险。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