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骨科全国排名第九、医院门诊量在全国排名前三 (转载)

家庭医生在线 江晓兵 脊柱专科副教授 2017-04-07 16:31:29

优化就医流程 门诊量全国中医院位居前三

■新快报记者 余锦境 通讯员 张秋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创建于1964年。近半个世纪来,经过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和不断积累,医院已发展壮大为南粤杏林中一朵令人瞩目的奇葩。目前,它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全国示范中医院,是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年收治住院病人从2.1万人次发展为4万人次,年门诊量从180万发展为300万人次,是全国年门诊量超200万人次的三间中医院之一。

优服务优化就医流程

为了缩短病人的挂号和交费时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领导班子想出了一个新办法:在挂号人多时段,收费人员支援挂号,交费人多时段,挂号人员支援收费;将急诊病人先挂号后看病的旧模式,改为让病人先诊病,挂号费在交费时一起结算的方式。事实证明,新办法实行一年多来,在该院门诊量持续大幅上升的情况下,门诊和急诊工作依旧保持正常运转,提高了门急诊工作效率。

不仅如此,医院药房也优化了发药流程,实施门诊各系统工作站联网。病人持处方在收费处交费后,处方信息立即通过网络传递到药房,调剂员可以直接根据药品信息提前调配处方,并“上屏”,病人凭发票的指示或屏幕显示到窗口取药,再也不用奔波于收费窗口与发药窗口,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药房的工作效率,调配发药速度提高了20%以上,病人取药时间不超过15分钟。新的发药模式得到了病人的好评。

由于优化了就医流程,方便病人就医,群众享受到真正的中医药服务,群众的满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医院年门诊量的节节攀升。2012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年门诊量为270多万人次,成为全国门诊量最大的三家中医院之一。

尚感恩大医精诚爱心无价

感恩文化是医院中医药文化的主要内容。近五十年的救死扶伤和教书育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佳话。

1994年,为支持丈夫戎边卫国,好军嫂韩素云一人担负起全家12人生活的重担,因操劳过度患上股骨头坏死症,不能行走,境况十分艰难。得知韩素云的情况后,该院领导当即决定接她来无偿治疗。经过9个月的精心治疗后,韩素云可以正常走路了!2009年,韩素云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1990年,患有股骨头坏死症的河南贫困农民李敬斋求治该院骨科袁浩教授。袁浩亲自为其手术,还垫付住院费用,并买车票送他回家。19年后,袁浩和夫人不幸中风病倒,李敬斋夫妇获知后毅然辞去工作来到广州,尽心尽力照顾两位老人。

“作为医生,我们对患者怀有感恩的心。医生医术的提高需要建立在临床实践上,建立在帮病人解除痛苦的治疗过程中。医院感谢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把生命与健康托付给医院。医院应用良好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术回报他们,帮助他们解除痛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古展群说。

200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启动百万元爱心扶贫救助工程,为100名来自广东省各地农村贫困家庭的患儿减免100万元医疗费用,该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资料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最大的临床教学基地,是华南乃至全国最大的中医临床教学医院之一。拥有7个国家级专科专病,11个省级重点专科专病。在卫生部中国最佳医院专科排名榜中,该院妇科排名第八位,骨科拥有脊柱骨科、关节骨科、创伤骨科、骨科康复等研究方向,在全国排名第九位。

该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申报的“经方现代应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科研成果,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该院自1992年首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来第四次荣获此项殊荣。

“十一五”期间,该院承担各级别基础、临床科研项目共48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过1985年-200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总和;申请专利15项,授权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从2007年开始,该院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是我国中医医院参与国际新药开发临床研究零的突破,至今已参加国际合作12项,得到国内外核查专家好评。2010年7月再次通过国家SFDA临床研究机构专业复核。

(责编:林宗可 )

反馈 收藏

江晓兵副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脊柱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