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骨病可分为广义肾性骨病与狭义肾性骨病两类:广义的“肾性骨病”,是指一切和肾脏有关的骨病或病因与肾脏有关的骨病,如肾小管酸中毒伴发的软骨病、肾病综合征时发生的骨病等;狭义的“肾性骨病”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指发生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的代谢性骨病,可视为CRF的重要的并发症,重者可伴有多系统病变。
肾性骨病的分类
根据骨骼转换速率,肾性骨病可分为4种类型。
1、高转换型骨病
病理上称纤维性骨炎,以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增殖活跃及骨小梁周围纤维化为特征。
2、低转换型骨病
包括骨软化和非动力性骨病两种。前者指新形成类骨质矿化缺陷,常由铝沉积所致。后者指骨形成降低,多与高钙血症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3、混合性骨病
同时具有高转化及低转化骨病的特点,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矿化障碍引起,以类骨质增加和髓纤维化共存为特点,骨转化率变化不定。
4、β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性骨关节病
肾性骨病如何治疗
首先应该注意调节饮食结构,比如增加高钙低磷食物的摄入等。其次是药物治疗,如果血钙低,一般服用碳酸钙和骨化三醇;如果血磷高,一般服用含钙或者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如果甲状旁腺激素高,通常服用活性维生素D这类药物。有些药物可以联合应用。
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比如碳酸钙容易导致便秘和胃肠道不适,还可能会引起血钙水平升高从而加重血管钙化;另外活性维生素D也有这种风险。因此在用药期间需要经常监测血钙、血磷等指标;如果血钙、血磷都升高,那么这种药不能用了,需要换其它药。
早期积极应用药物治疗效果是很好的,但是有一些患者往往忽视了早期治疗。等到出现骨骼畸形、骨痛、皮肤瘙痒等严重的症状时,患者已经到了晚期;这时候就已经错过了药物治疗的时机,这种情况再用药物治疗效果就不好,也许只能手术治疗。
肾性骨病进行缓慢,出现症状时已经是其晚期了,临床上以骨痛,骨折,骨变形为主要特征。骨痛突发症状之一,常为全身性,好发于下半身持重部位(腰,背,髋,膝关节),运动或受压时加重,走路摇晃甚至不能起床。病理性骨折多发于肋骨,其他部位也能由于轻微外力而引起骨折。成人易出现椎骨,胸廓和骨盆变形,重症患者引起身高缩短和换气障碍,称为退缩人综合症,小儿可发生成长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