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急性丙肝和慢性丙肝的常见症状

2017/4/5 11:36:53 举报/反馈

丙肝常见的症状:

1、急性肝炎:各型病毒均可引起。丙型肝炎超过50%转慢性。

(1)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经过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三期,总病程2-4个月。黄疸前期:丙型肝炎起病相对较缓,仅少数有发热。少数患者以头痛、发热、四肢酸痛等症状为主,类似感冒。此期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功能改变主要为ALT升高。本期持续1—21天,平均5-7天。黄疸期:自觉症状好转,发热消退,尿黄加深,巩膜和皮肤出现黄疸,1—3周内黄疸达到高峰。

部分患者可有一过性粪色变浅、皮肤搔痒、心动徐缓等梗阻性黄疸表现。肝大、质软、边缘锐利,有压痛及叩痛。部分病例有轻度脾大。肝功能检查ALT和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本期持续2-6周围。恢复期:症状逐渐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本期持续2周至4个月,平均1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除无黄疸外,其他临床表现与黄疸型相似。相比之下,黄疸型起病较缓慢,症状较轻,主要为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腹胀,肝区痛,肝大,有轻压痛及叩痛等。恢复较快,病程大多在3个月内。有些病例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实际上无黄疸型发病率远高于黄疸型。 急性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一般较轻,多无明显症状或症状很轻,无黄疸型占2/3之上。多数病例无发热,血清ALT呈轻中度升高即使是急性黄疸型病例,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52umol/L。

2、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而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发病不明确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符合慢性肝炎表现者。慢性肝炎仅见于乙、丙、丁3型肝炎。

(1)轻度:病情较轻,可反复出现乏力、头晕、食欲有所减退、厌油、尿黄、肝区不适、睡眠不佳、肝少大有轻触痛,可有轻度脾大。部分病例症状、体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2)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肝病面容、肝掌、痴、脾大,ALT和/或天门冬氨酸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感染丙肝后什么时候会发生慢性化?

急性丙肝患者在症状发作后,具有高度的自发清除病毒的情况发生,但是也有可能发展为慢性丙肝。魏来教授介绍,急性丙肝感染后,发展为慢性丙肝感染的概率是85%,不同性别发生慢性丙肝感染的概率是不一致的,如女性和儿童大概是60%,而男性则更高一些,大概是80%。这表示有15%-40%的人是不会发生慢性化的,也就是说这类人群在急性丙肝感染后可以自发清除丙肝病毒感染。 急性丙肝感染病毒的自发清除跟人体里的某种基因有关,而丙肝感染的自发清除率之所以存在性别差异,可能是因为男女之间的基因数目不同导致的。但是,这种基因无法解释亚洲人急性丙肝感染的自发清除率比欧美人要低,这可能是由多种辅助因素造成的,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

Q:能否预测自己感染丙肝后会不会发生慢性化?

急性丙肝患者在症状发作后,具有高度的自发清除病毒的情况发生,但是也有可能发展为慢性丙肝。急性丙肝感染后,发展为慢性丙肝感染的概率是75%,不同性别发生慢性丙肝感染的概率是不一致的,如女性和儿童大概是60%,而男性则更高一些,大概是70%。这表示有15%-40%的人是不会发生慢性化的,也就是说这类人群在急性丙肝感染后可以自发清除丙肝病毒感染。  急性丙肝感染病毒的自发清除跟人体里的某种基因有关,而丙肝感染的自发清除率之所以存在性别差异,可能是因为男女之间的基因数目不同导致的。但是,这种基因无法解释亚洲人急性丙肝感染的自发清除率比欧美人要低,这可能是由多种辅助因素造成的,目前的研究还没有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

Q:丙肝的症状表现怎么样

丙肝的症状表现 1、急性丙肝:成人急性丙肝可出现食欲不振、全身乏、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会出现尿黄、眼黄的黄疸症状,急性丙肝若能及时得到合理的治疗,治愈的希望是很大的,而且预后良好,90%的患者能够彻底将丙肝病毒清除,若没有治疗,多数会转为慢性丙肝。 2、慢性丙肝:慢性丙肝可能会出现食欲不好、容易疲劳、腹胀等症状,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慢性丙肝的病情较乙肝轻,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有希望彻底清除病毒,得到痊愈。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