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生物技术部黄飚博士团队历时4年科研攻关,成功研制出膜性肾病临床检测新方法。临床前研究结果证实,该方法可大幅提升膜性肾病的早期检出率。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变态反应与临床免疫学》杂志上。
据介绍,在我国成年人中肾脏病的患病率达10.8%,其中膜性肾病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病。该病起病往往较隐匿,目前诊断上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肾穿刺,患者常因害怕肾穿刺而延误病情。近年来,有国外学者发现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是导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主要抗原,检测血液中的PLA2R抗体对于诊治特发性膜性肾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临床上还没有全定量、高灵敏的检测方法。
黄飚博士团队2013年开始了针对性研究。试验阶段,通过对200多例患者盲检,对照病理结果,证实检测灵敏度大幅提高,不仅将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检出率提高到了88%,而且通过设定不同的阈值区,可以分出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进而为科学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简单了解膜性肾病
膜性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症状一般是有以下这些,希望这些对于大家了解膜性肾病有所帮助。
1。年龄
以40岁以上多见,起病往往较隐匿。
2。肾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或无症状、非肾病范围的蛋白尿。
3。静下血尿
膜性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少量的静下血尿症状。
4。高血压或肾功能损伤
部分病人伴高血压或肾功能损伤。
5。体征
双下肢或颜面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腹腔积液、胸腔积液,多为漏出液。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在常规体检时发现有蛋白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