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睡眠主题是“健康睡眠,远离慢病”。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的质量与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然而,罕有人会想到睡眠与慢性疾病有关,才使得慢性疾病治疗起来更加困难。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专家预约)教授表示,若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梗脑梗等慢性疾病,多次治疗都无效,则应看看睡眠是否有问题。一般到了40-50岁左右,就应注意睡眠问题。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
4大方面辨清睡眠障碍
若是得了慢性疾病,很多人都会直接到相应的科室进行专科检查,很少人会意识到睡眠问题,那么慢性患者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患有睡眠障碍呢?潘教授表示,患者可已从四个方面来分辨:第一是失眠,对于失眠的定义就是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总的睡眠时间少于6个小时,夜间醒来次数超过3次,第二天感到非常疲惫、焦虑等。失眠的病程一般是3个月,超过3个月则为慢性失眠,一般需要临床医学干预;第二是嗜睡,比如白天上班会忍不住打瞌睡,警觉性降低等等;第三是昼夜生物节律紊乱,比如倒班,晚上熬夜加班白天难以入睡;还有一种是睡眠时相推迟综合征,即凌晨2点前仍无法入睡;四是睡眠异常行为,比如梦游、磨牙等现象。
当然,若是出现睡眠障碍,最好到医院专科进行检查。潘教授指出,多导睡眠监测是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金标准,睡眠时监测脑电图、肌电图、眼电图及呼吸气流流速,可记录呼吸暂停次数、时间的异常,同时检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更有利于确诊。
容易发脾气、思睡打呼噜警惕睡眠疾病
在采访中,潘教授连线一位备受睡眠障碍引起慢性疾病的患者家属。据了解,患者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已多年,年轻时睡觉就会打呼噜。近年来出现记忆力下降等现象,CT检查结果显示丘脑病变,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0年,其MMSE测试分数达21分(总分30分,26分以下有异常)。患者家属表示,患者在患病的过程中脾气大,易摔东西,曾把手机、电脑等贵重的东西都摔得支离破碎,突发脑梗后才检查出睡眠问题,之前根本没有意识到打呼噜与脑梗居然有关系,后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情已慢慢得到控制。
潘教授指出,呼吸暂停综合征使得夜间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从而睡眠变得支离破碎,患者可能会在夜间猝死,突发脑卒中,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患者性格会变得脾气大、易暴躁,且生活质量逐渐减低。“在50岁之前,男性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较高,50岁以后,女性心血管疾病患病几率呈5倍增长。原因除了分泌雌激素减少,大部分还与中国人种面部结构有关,而广东等南方地区发生慢性疾病的概率也不低。”
少饮酒、抽烟、改变睡姿减轻打鼾
打呼噜是很多人睡眠中常见现象,为防止慢性疾病的产生,患者应该怎么做才能减轻打呼噜的情况呢?潘集阳教授表示,导致打呼噜的原因可能是饮酒、抽烟、肥胖、药物作用等等,要减轻打鼾应从源头上制止,少喝酒、抽烟、减肥、调整药物服用时间等都是减轻打呼噜的方法。
那么如果患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应如何治疗呢?潘教授表示,治疗此类疾病应因人而异。首先,建议肥胖者应马上减肥,减肥可以改善打鼾情况,为其他治疗做更有效的工作;其次是要减少酒精的消耗,少喝或不喝酒;再次是可以通过持续起到正压通气(CPAP),这是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直接的方法。最后是手术治疗,一般是其他治疗方式尝试后无效,才不得不进行手术。至于手术是否适合您,还需要向外科医生进行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