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核医学?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目前,核医学在疾病上的一大应用是甲状腺的治疗。那么,甲状腺病人做核医学检查的辐射有多大呢?
了解什么是核医学
核医学就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射线,进行研究、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医学分支,它的发展有赖于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探测设备。
核医学包括实验核医学(experimental nuclear medicine)和临床核医学(clinical nuclear medicine)两部份。
临床核医学由诊断和治疗两部分组成。诊断核医学一般分为体内、体外两个部分。体内诊断,即用ECT、PET/CT探测诊断性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的分布,继而产生各种图像,为临床诊断作参考;体外诊断,也就是标记免疫分析,它利用各种物质(包括放射性或稳定性的同位素等),测量人体内一些微量成分如激素、肿瘤标志物等,为临床诊断作参考。
治疗核医学亦分为体内、体外两个部分。体内治疗,即利用能浓聚在病变部位的治疗性放射性药物(包括粒子)发出来的射线,以此消灭病变细胞。体外治疗,则是用放射性物质与皮肤、黏膜的近距离接触,对局部病变组织进行照射治疗。要强调的是,体外诊疗时,放射性药物是不进入体内的。
甲状腺病人做核医学检查的辐射问题
很多甲状腺病人需要做核医学检查,如吸碘试验、MIBI、碘131扫描等。
核素显像不同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它是将放射性核素引入患者体内,体外探测其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从而了解组织器官的形态、代谢和功能。由于核素引入体内,由此引发了患者及周围人员的对“核”的恐惧,那么,甲状腺病人做核医学检查的辐射有多大?
核医学检查使用的都是短半衰期核素,仅以非常少的化学量引入体内。以核医学最常用的核素99m Tc为例,其半衰期6小时。注入患者体内后随着时间会很快的衰减,同时加上药物从体内的代谢和排泄,一般在患者体内的有效半衰期最多为2至3个小时。而PET/CT显像常规显像中使用的18F物理半衰期仅为110分钟。总的辐射剂量在较低的水平,范围大概在1~7mSv左右。以使用核素量较大的骨显像为例,常规注射量25mci,辐射剂量约为4.2mSv,明显低于常规胸部CT平扫的剂量(表1)。同时由于放射性药物具有很高的生物学探测灵敏度,与CT或MR造影剂相比,所需化学量很少,不干扰破坏体内生理过程的平衡状态,通常没有过敏反应。注射核素显像剂以后,不会干扰其他影像检查(如超声、CT、MR等)。
总之核医学显像放射性药物的用量都被严格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之内,不会对受检者及周围人员造成辐射损害。正确的认识核医学,避免不必要的恐惧,有利于核医学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