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具有接触传染和自体接种感染的特性,易在儿童中流行,病原菌主要为凝固梅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单独或混合感染。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皮肤浸渍等,都易使病菌侵入皮肤繁殖,为促发本病创造有利条件。以下是脓疱疮的发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脓疱疮有称为传染病脓痂疹,欲称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丘疹、水疱或脓包,易破溃后成脓痂、系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者约占50%-70%,其次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两者亦可混合感染。温度较高、出汗较多和皮肤出现浸渍时有利于细菌在局部繁殖;患者瘙痒性皮肤病时,瘙痒可破坏皮肤屏障而利于细菌定植。
本病可通过密切接触或自身接种传播。细菌主要侵犯表皮,引起化脓性炎症;凝固酶阳性噬菌体2组71型金葡萄菌可产生表皮波脱素,引起毒血症及全身泛发性表皮松解坏死;抵抗力低下患者,细菌可入血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少数患者可诱发肾炎或风湿热。
新生儿脓包疮,顾名思义,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皮肤病,由于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免疫功能不健全,所以对细菌特别敏感,大多在温度高,湿度大的气候等因素可诱发这种疾病。
二、发病机制
薄弱的皮肤屏障新生儿皮肤薄嫩,分泌功能尚未充分发育,表皮寄生的“常驻菌群”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局部的免疫功能低下而易于感染,感染后通过自家接种易泛发全身,或互相传染而造成在新生儿室内的流行。
微弱的体液免疫新生儿血清的IgG低于正常健康搜索,而且通过胎盘的母体IgG也缺乏天然的免疫力,因此,患儿难以抵挡细菌的感染和再感染,尤其见于早产儿和营养不良的新生儿。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各种毒素其中表皮剥脱松解毒素先行其道,它能松解表皮细胞间的连接,使其他毒素更易入侵。部分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可引起畏寒、发热,甚至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发生。
异常的变态反应
Ⅱ型变态反应:从继发急性肾炎的脓疱疮患儿中,分离到的致病菌株和肾小球基底膜间具有共同抗原,机体所产生的相应抗体与肾小球基底膜结合,引起Ⅱ型变态反应造成肾脏的免疫损伤。
Ⅲ型变态反应:致病菌株的M蛋白所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引起免疫损伤。
为角层下水疱,疱内含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球菌、纤维蛋白。疱底棘细胞海绵形成,或见少量棘层松解细胞,中性白细胞渗入棘细胞之间。真皮上部血管扩张、充血,有中度中性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一旦被确诊患有脓疱疮以后,千万不能忽视,及时治疗很关键。平时大家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注重定期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疾病,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有效减少更多不良后果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