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蒲公英根杀死98%癌细胞?

家庭医生在线 2017/2/18 8:54:55 举报/反馈

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会在田野中玩耍,而路边的蒲公英也会成为人们的玩物,谁能想到,如今,蒲公英竟被人们说成了是能治病的草,甚至还有传言称蒲公英的根可以杀死98%的癌细胞,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清代《本草新编》中有言:“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由此可见,蒲公英还是有一定的功效的。

近年来,在日本、西欧、北美等国家己陆续兴起了野菜消费热。蒲公英被称为"天然野味"、"健康食品",需求量与日俱增。

据报道,美国一101岁老妇,仍能从事劈柴等重体力活,其家庭三代人均长寿,父辈活110多岁,而儿辈均已90多岁。记者询问其秘方,谓以蒲公英根泡酒每天饮一杯,坚持天天服用故得长寿。按中医理论,肾精足则长寿,以此推理,该药是否有未知的益肾作用呢?根据化学分析,该药含肌醇、叶酸、泛酸,此三成分皆可使头发乌黑,而从中医理论来说,使人乌发的药物多具补肝肾益精血作用。

由这篇报道看来,蒲公英确实是一味价值极高的中草药,那么蒲公英的根真的可以杀死98%的癌细胞?

这显然是一项西医研究,这项研究源自加拿大癌症治疗中心的Carolyn Hamm博士,他的实验证实,蒲公英根提取物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蒲公英根提取物可在48小时内杀死98%的癌细胞,但这项实验仍只停留在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阶段,并没有进行人体验证,所以说蒲公英的根可以杀死98%的癌细胞的说法可以说是半真半假。

因此,蒲公英抗癌效果仍是未定的,且癌症细胞本身是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作此用途时最好还是先咨询相关医师的好。此外,使用蒲公英也有一些禁忌。

第一:用量不科学

很多人为了能够获得更好更快的效果,所以喜欢自作主张的加大蒲公英的用量,其实这是非常不科学的。如果大量的服用蒲公英,容易导致出现各种胃肠道不适的情况,例如恶心、想吐以及腹部不适还有拉肚子等等情况。

第二:过敏反应

蒲公英并不适合所有的人群服用,因为极少数人将蒲公英泡水喝之后会出现过敏的情况。

第三:阴寒证

药不对症主要体现在寒热不分的情况,现在大多数的感染情况都是属于热症,所以使用蒲公英治疗并不会生不良反应或者是病情价值的情况。

但是,也有少数的感染情况是属于阴寒的,患者的身体体质情况比较差,这个时候如果大剂量的使用蒲公英来治疗疾病,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身体变差和疲乏。

温馨提示

以蒲公英入药时,应该先询问草药医师。对于怀孕或哺乳妇女则无治疗禁忌。

(责编:郑梦雪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网上传言的蒲公英可以杀死癌细胞,大麦苗也是,这些都是真的吗?

你好,这些的确是有些抗癌作用的,但是仅仅依靠它们,还是不够的,但是可以做为一种辅助治疗的方式,这个是可以的。这也可以提高身体条件的。

Q:蒲公英可以抗拒肺癌吗?

蒲公英是一味中草药。他有很多功能,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经常被用于治疗肿毒疔疮、乳痈、眼睛红肿、咽喉疼痛、小便烧灼疼痛、淋漓不尽等热象病。中医在治疗肿瘤的药物中也多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药物。在功效上,蒲公英是完全对症的。那么这个功用是否真的能够抗肺癌?\
1、蒲公英中铜、铁、镁、锰、锌含量均很高,这些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对体内多种酶具有活化作用。蒲公英的抗癌的主要功能成分是硒和蒲公英多糖。蒲公英中含有稀有的抗肿瘤活性物质硒元素,大量研究显示,硒是肿瘤强有力的抑制剂,能抑制癌细胞生长,阻断癌细胞的能量供应。目前认为硒不仅在癌症预防上有效,而且也能作为化疗辅佐药,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增加药物耐受性。
2、因为蒲公英中提取的一种由葡萄糖、甘露聚糖所构成的多糖类物质也具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这种多糖类物质能刺激机体的各种免疫活性细胞的成熟、分化和繁殖,使机体免疫系统恢复平衡,从而消除、吞噬癌细胞,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这种多糖类物质对机体细胞没有毒副作用,可以用于对肺癌胃癌食道癌等,都有治疗作用。但是因为癌症的病因是非常复杂的,各个病的肿瘤情况都有所不同。虽说蒲公英可以抗癌,用于抗拒肺癌。但是他清火解毒的功效也很强同,过量服用会损伤脾胃,损伤人体的正气,而且有少数人可能会导致出现过敏反应,如果出现过敏,而且有脾胃虚寒的人,那就应该停止服用,在他有肺部肿瘤等疾病的情况下,可以到医院里系统的检查,可以通过化疗,放疗手术等治疗,配合使用蒲公英等中药,帮助抗癌,延长生命。

Q:蒲公英副作用

细胞角蛋白19ng/ml通常是肿瘤标志物,这种情况适用于评估肿瘤的一种方式,这种情况很可能是非小细胞肺癌的因素所引起。应该尽快到正规的医院内科,通过做肺部CT或者肺部增强CT等方式进行检查,了解肺部的健康状况,如果长了癌细胞,要到正规的医院通过手术的方式直接切除,以防止病情加重。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