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危害人身体健康的最大杀手!现在随着医学的发展,已经大大的减少了死亡率,应该在早期的时候就要积极的治疗。 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目前已经成为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一大健康"杀手"。
据流行病学调查,全世界心衰发病率将近2%,美国心衰的患病率在1.5%-2%,大约有400万心衰患者,我国35-74岁成年人心衰患病率为0.9%,心衰患者达到360万,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女性高于男性,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年死亡率为20%至50%,5年死亡率达67%。 除引起死亡以外,心力衰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有人称心衰是"生命的拌脚石"。
心力衰竭患者不仅要忍受呼吸困难、足踝肿胀、精疲力竭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而且因反复住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 利尿剂是增加尿量以促进体内水份和电解质的排出,从而减轻心脏工作负担,消除全身组织和器官如肺、足踝部水肿的药品。在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是很常用的。
但很容易引发以下并发症:
(1)低钾血症:多见于噻嗪类或袢利尿剂连续应用或大量利尿后。 肾小管Na+重吸收受抑制使到达远曲小管,Na+-K+交换段尿液的含Na+量明显增高,K+-Na+交换相应增加,K+排出也增多。与保钾利尿剂或ACEI联用,进食含K+丰富的饮食如果汁、香蕉、柑、桔、干枣、蔬菜等或适当补充钾盐,可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 出现低钾血症时,可改用保钾利尿剂,每日观察血钾变化,血钾恢复正常后停用。
(2)低钠血症:多见于大量利尿并严格限制Na+摄入的患者,可并发失水和酸中毒。 患者水肿消退,但出现软弱、少尿、体位性低血压、肌肉痉挛以及氮质潴留等,尿比重高,即所谓缺钠性低钠血症,可由过度利尿、呕吐或发热等诱发。
轻者增加钠盐摄入即可使症状缓解,重者可能需要静脉补充高渗盐水。 低钠血症还可能为稀释性,患者水肿明显,体内总Na+量实际上不仅不低,大多反而增高,但由于肾稀释功能受限,体内水潴留,而形成"稀释性低钠血症",可伴低钾和代谢性碱中毒,尿比重低。
(3)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治疗时大量Cl-排出,且K+、H排出增多,加以利尿使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后,血HCO-3浓度相对增高,可引起代谢性低Cl-、低K+性碱中毒。联用保钾利尿剂可防止其发生。
(4)低血容量:大量利尿可引起血容量过度降低,心排血量下降,血尿素氮增高。患者皮肤弹性减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和少尿。间断利尿或大量利尿后补充适量液体,可预防其发生。 但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方案将极大的帮助患者摆脱死亡的威胁。
因此尽管心力衰竭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但是不必太担心,如果能在心力衰竭发生的早期进行控制,并积极地治疗引发心力衰竭的原发病,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缓解心力衰竭带来的不适,尽量享受正常的生活。
近些年慢性心衰治疗的突破性进展,打破了传统的治疗模式,给心衰患者带来了福音,所以我们对慢性心衰者不再说"没治"。早期的诊断和规范的心衰治疗,对心力衰竭的控制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