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系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组织,主要指肝脏、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生物学效应的反应性降低或丧失,而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和临床表现。2型糖尿病是最具典型性的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了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过度表达在IR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认为脂代谢的紊乱既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也是胰岛素抵抗的结果。中医药对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研究
目前,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归属尚未有系统的理论论述,但已有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各证型(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患者均存在胰岛素抵抗,但在程度上存在差异。但即使是同一证型,由于兼挟证的不同,其病理生理改变亦存在不同,气阴两虚兼燥热偏盛型均较气阴两虚非燥热偏盛型更明显。
中药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
我国科研人员对中医古籍所载治疗消渴病的中药进行大量实验研究,发现有降糖作用的药物达70余种,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物有20余种,如人参、地黄、桑叶、桑白皮、知母、天花粉、茸疰大黄、苍术、白术、桔梗、黄芪、山药、麦冬、玉竹、枸杞、女贞子、山萸肉、地骨皮、玉米须、苍耳子、刺五加、白芍、僵蚕、甘草、银耳、木耳、仙灵脾、玄参等。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研究集中在黄连、大黄、黄芪、地黄、人参、薏苡仁、葛根等药物上。在药理研究中发现,许多单味药或复方制剂都显示了多种降糖机制,如同时具有刺激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升糖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抑制葡萄糖的肠吸收、改善脂肪代谢等作用。
黄连其主要成分为小檗碱,近年大量药理及临床研究证实,黄连有降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等作用,有实验观察黄连素对高脂模型老鼠的影响,发现其能够明显增加老鼠胰岛素敏感性,同时升高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肝糖原含量,作用与二甲双胍相似。有实验发现,黄连素能降低正常小鼠、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和自发性糖尿病KK鼠的血糖,并能改善自发性糖尿病KK鼠的糖耐量。
人参一般认为人参的降糖成分有人参多糖、人参皂甙和人参水提物。其中人参水提物可能通过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而发挥作用,被认为其可增加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
黄芪对外源性TNF-X所致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可能与降低血中拮抗激素水平和增加组织糖原合成有关。
生地地黄含地黄多聚糖等,通过对胰岛素及拮抗激素的相互作用而影响肝糖的代谢,使异常和紊乱的糖代谢向正常转化。
葛根含有黄酮类及高糖类降糖物质,主要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作用缓慢而持久。有实验研究表明静脉滴注葛根素能改善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状况,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麦冬含有甾体类降糖物质,降糖作用类似磺脲类,麦冬还可使胰岛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知母知母水提液能降低体外试验中胰岛素与人细胞胰岛素受体的结合率,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薏苡仁薏苡仁多糖能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糖耐量异常,增加其肝糖原和肝葡萄糖激酶活性。且呈现一定量效关系,但对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受体最大结合率和受体最大结合容量均无影响,提示其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机理与调节糖代谢酶活性有关。
中医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疗效,不仅与现代医学公认的二甲双胍有相当的作用,且比二甲双胍有更全面的作用。中医临床治疗及研究一直偏重于证候学研究和药效学研究。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中医药治疗在这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与潜力。但是由于当前复方配伍的多样性,单味药成分的复杂性,以及药物剂型的不确定性和灌胃给药的随机性,致使中医药降糖机理的研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药物的剂型、剂量和疗程等方面无统一的标准,重复性的研究偏多,今后我们应进一步深入开展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辨证分型的研究,深入探讨中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调节和胰岛素抵抗辨证论治的优势。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开展药物或非药物干预对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远期疗效及其预后的临床研究,提高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诊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