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分类方法归纳起来有三种:①临床分类;②心电图分类;③电生理分类。
一、临床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对心律失常进行分类,是临床实践中应用最多但也是最不精确的一种分类方法。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陈清启
(一)根据发作频率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室率,可将心律失常大致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前者见于各种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后者见于各种心脏停搏、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
(二)根据起源部位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的起源部位,可将心律失常分为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这种分类方法常用于对早搏和心动过速的分类上。
(三)根据性质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的临床危险性程度,可将心律失常分为良性、潜在恶性和恶性三类。良性心律失常通常指无器质性心脏病,发作后无明显症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很小,预后良好的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又称为致死性心律失常,其特点为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发作后症状明显,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严重,预后差,治疗效果不好。潜在恶性心律失常则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其特点为在各种分级或积分方法上具有较高危险性,发作后容易恶化或转变为恶性心律失常,预后较差。
(四)根据持续时间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持续时间可分为持续性、阵发性和间歇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心律失常指连续发作时间超过30s,阵发性心律失常指连续发作时间不到30s,间歇性心律失常指正常心律与心律失常交替出现。
(五)根据发作方式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的发作方式,可分为自发性、诱发性和医源性三种。自发性心律失常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变;诱发性心律失常见于各种电生理检查和药物试验;医源性心律失常则见于各种操作过程中和药物治疗过程中。
(六)根据心脏病病因和诱因分类
根据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发病因和诱因,可分为原发性心律失常和继发性心律失常。前者通常指发生于正常心脏的原发性心电异常;后者则指由于器质性心脏病变而引起的心律失常。
(七)根据起病时间分类
根据心律失常的起病时间可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心律失常。前者指伴随出生即存在的心律失常;后者指出生后由于各种心脏病变而引起的心律失常。
二、心律失常的心电图分类
心电图分类是心律失常最为实用的专业性分类,这种分类方法能用于诊断心律失常、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根据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在心电图上可将心律失常分为如下三类:
①激动起源异常;
②激动传导异常;
③激动起源和传导异常。
一、激动起源异常
(一) 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窦性心动过缓
3、窦性心律不齐
4、窦性停搏
5、窦性静止
(二) 异位心律
1、被动性异位心律
(1)房性、交界性、室性逸搏
(2)房性、交界性、室性逸搏心律
2、主动性异位心律
(1) 房性、交界性、室性早搏
(2)房性、交界性、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3)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4)心室扑动、心室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