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英文名称为HBV,肝衰竭大家也不陌生了,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
在中国,HBV感染是引起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HBV相关肝衰竭进一步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核苷(酸)类似物可安全应用于HBV相关肝衰竭的治疗,并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核苷(酸)类似物用于HBV相关的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改善其生存率、降低肝衰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对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的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应考虑尽早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于此类患者建议应用LAM、ETV与LdT等抑制病毒作用迅速的核苷(酸)类似物,长期应用应注意监测耐药的发生。抗病毒过程中出现HBsAg及HBVDNA低于检测下限,不能完全排除体内仍残存HBV,因此抗病毒治疗应持续至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就诊时抗-HBs阳性的患者,不必进行抗病毒治疗。
血浆中HBVDNA载量与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的预后相关,病毒载量高者预后较差。慢加急性、慢性肝衰竭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生存率并可降低肝移植后乙肝肝炎复发的风险。对于早、中期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如果HBVDNA阳性即可考虑抗病毒治疗;晚期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慢性肝衰竭患者往往需要进行肝脏移植,只要HBsAg或HBVDNA阳性就应进行抗病毒治疗。既往未应用过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可考虑应用LAM、ETV或LdT等抑制病毒作用迅速的核苷(酸)类似物。对于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肝炎复发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可使用原抗病毒药物或更换其他核苷(酸)类似物。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毒变异导致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应尽早联合与先前药物无交叉耐药的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治疗。
温馨提示:有些患者为尽快治好病,说明书上让吃两片,他偏偏吃四片,明明吃一种药就行了,他偏偏自行配药,把几种药物混着吃,这会导致药物摄入过量,损害肝功能,导致肝衰竭的发生,所以,我们得了乙肝后不能乱吃药,要按医嘱进行,以免恶化为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