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大家总以为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其实现在也越来越多的“光顾”着年轻人!在我国,中青年出现心肌梗死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病情更为严重,容易出现心律失常而猝死。
心梗:老人PK青年,谁更危险?
在某医院心脏中心的一间病房里,住着一位71岁的李大伯和一位35岁的小王,他们是因为同一个病住院的,那就是“心肌梗死”。
据了解,入院前4小时,李大伯突然发生左胸疼痛,胸闷,伴大汗淋漓,因为老人曾有过心绞痛,含服硝酸甘油后没有效果,于是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后老人病情很快缓解。
而同样是心肌梗死,35岁的小王却差点没送命!得病时,小王在开会,由于讨论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会议开了很长时间。突然,小王出现烦躁不安、微汗、头晕、胸闷等症状,刚开始以为是太劳累,于是喝了一杯咖啡,谁知过后胸闷得更加厉害,全身大汗淋漓,恶心……不一会儿,他就倒在了办公桌上,人事不省。大家马上拨打了120,经过医护人员一番紧张的抢救后,小张的一条命终于被挽救回来了!医生说,如果再晚点儿送医院,病人就没命了!事后,小王心有余悸地说,自己的命是被同事和医生从“鬼门关”拉回来的!
为什么年轻人也会发生心肌梗死?
现代社会,中青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越来越多,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引起的:
1、压力增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业竞争机制不断加强,中年轻人在社会、家庭及工作岗位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2、体力劳动减少:现代化人出门小汽车,进门乘电梯,体力劳动大大减少,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患者越来越多。
3、饮食及环境污染:膳食结构的变化及环境污染的侵害,也易于引起血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生理机能紊乱。
综合以上因素,长期如此,心脏的血管壁内皮损伤、血管内膜逐渐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明显加快,这是引起心肌梗死的基本原因。
而一旦出现持续熬夜、过度疲劳、嗜烟酗酒、饮食不节等诱发原因时,血管持续痉挛收缩、血液粘度增加、局部血栓形成,最终导致突然出现血管闭塞、心肌梗死。这样的突发起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医学界已重新审视心肌梗死的传统年龄限制,要求提高对中青年心肌梗死发病的警惕性、加强全民科普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为什么年轻人心梗比老年人更危重
为什么年轻人一旦发生心梗,送到医院时,病情往往会比老年人更危重?甚至发生猝死的几率也比老年人更高?这是因为,年轻人往往无心绞痛等心肌缺血预适应,而且年轻人心肌需氧量较大,一旦发生心梗,通常起病急骤、症状凶险、多无先兆不适、早期猝死率较高。
中青年该如何防范心肌梗死的“突袭”?
与老年人发病不同,年轻人在发作心肌梗死前通常有明显的诱因,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饮食不节、嗜烟酗酒等,因此科学起居、劳逸结合、合理膳食、适时补充水分、戒烟限酒对于年轻人预防心肌梗死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只要做到以下几点,中青年心肌梗死是可以避免的:
1、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每晚睡足8小时,避免熬夜工作,避免精神紧张、大喜大悲,保持心态平和;
2、规律运动,应根据个人喜好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至少三至五次,有利于保持正常体重、增强心肺功能、增加心肌供血及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
3、膳食方面应以富有营养的清淡饮食为主,做到按时进餐、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适时补充水分,可以避免血液粘度增加及血栓形成;
4、不吸烟,少喝酒,吸烟与冠状动脉硬化明显相关,烟中的焦油等有害成分可使血管痉挛、而一氧化碳也会降低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造成心肌缺氧;大量饮酒则可能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5、此外,定期健康体检,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则有助于早期干预心肌梗死的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从而防范中青年心肌梗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