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如何走出产后抑郁?

家庭医生在线 朱素颖 2017/1/14 7:30:51 举报/反馈

近日,湖南湘潭一位年轻妈妈抱两年幼孩子跳楼的消息震惊了朋友圈。除了这位妈妈所面临的婚姻问题外,产后抑郁症也是不得不提的一个因素。产后抑郁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得了产后抑郁症的人,是因为性情品格不好吗?得了产后抑郁症怎么办呢?我们请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内科的刘中霖教授来为大家支一下招。

多数发生在月子期间

刘中霖教授介绍说,产后抑郁症又叫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数发生在产后第4天~第4周,三个月以内发病的占90%以上。

引起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多方面的,可能与遗传、心理、分娩及社会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产后神经内分泌的变化和社会心理因素导致的。从生物学角度看,怀孕期间,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10倍,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有不同程度增加,分娩后,荷尔蒙水平迅速降低,在72小时内迅速达到以前水平。导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出现。新生儿的降临,也给家庭带来了极大变化。此时,家庭经济下滑、夫妻感情不和、住房困难、婴儿性别及健康状况等都成了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发因素。对于新妈妈来说,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和兴奋。没有哪个新妈妈能完全兼顾繁重的工作和照顾婴儿。孩子出生后一段时间,常充满兴奋,但接下来可能是失望,然后便是感觉到无法胜任作为母亲必须完成的挑战。那么一些对母亲角色不适应、过往性格比较内向保守的新妈妈便很容易受到产后抑郁症的青睐了。

外表可能看起来很光鲜

刘中霖教授说,和大部分人的认知不同的是,产后抑郁症患者并不会看起来很抑郁。目前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连医生都很容易将抑郁症误诊,所以不能单从一个人的外表就看出她是否是产后抑郁症的患者。产后抑郁症的患者或许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她会努力使自己看起来很光鲜,并努力地化好妆之类的。通过对外表做修饰来转移她内心的痛苦。

当然,并非所有的患者都会如此,有的患者还是会看起来非常悲伤,表情苦闷,唉声叹气,甚至常常哭泣,自称高兴不起来,没有任何事情能使她们高兴。除此之外,大多数产后抑郁症患者都会显得十分疲劳、精力不足,甚至不能照料婴儿,常感到自己是无用的人。值得注意的是,疲劳和精力不足很容易会被误认为是产后体虚。

还有的患者会入睡困难、焦虑不安,或早醒、醒后很难再入睡。她们也会常感到头痛背痛、四肢无力、腹胀便秘、恶心呕吐、口干口苦、食欲不振、性欲低下等,虽经各种检查和治疗,也没办法缓解。

自我调节很重要

刘中霖教授说,产后抑郁症预后良好,绝大部分患者会在一年内治愈,仅有极少数患者会持续一年以上。除了前往正规医院寻找专科医生就诊外,患者还有很多办法来进行自我调节,帮助自己走出抑郁症的阴影。

1、焦点转移:

如果产后的确面临严重的不愉快的生活事件,甚至问题棘手难以解决,不要让精力总是粘滞在不良事件上。越想不愉快的事心情就会越不好,心情越不好越容易钻牛角尖,心情就会越发低落,陷入情感恶性循环的怪圈中。所以要适当转移自己的注意,象《飘》中女主角郝思佳面对困境时所说明天再想,就是一种转移法,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关注自己的喜好,不仅思维上转移,还可以身体力行参与力所能及的愉快活动。

2、主动求助:

产后抑郁的女性内心会有一种无助,心理专家分析,这种无助感可能是幼年被忽略的阴影地重现。这其实是一种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的信号,所以主动寻求和接受别人的关注是一种很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3、放松充电:

适当调节变动生活内容,不要时时刻刻关注孩子而忽略了自己,将孩子暂时交给其他人照料,让自己放个短假,哪怕是两小时、半天,也能达到放松自己的和精神充电的作用。避免心理、情绪透支。

4、 行为调整:

鉴于女性生产后不适于做剧烈的运动,但一些适当放松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深呼吸、散步、打坐、冥想平静的画面、听舒缓优美的音乐等等。

5、倾诉宣泄:

找好友或亲人交流,尽诉心曲,大哭一场也无妨,尽情宣泄郁闷情绪。

6、角色交替:

别忘了虽然已为人母,但仍是老公的娇妻、父母的爱女,谁也不可能只做24小时全职妈妈,所以要给自己换个角色享受娇妻爱女的权力。

7、 自我鼓励:

自我欣赏,多看自己的优点,多看事物的好处,多想事情可能成功的一面。

8、 自我实现:

生儿育女只是女性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但决不是唯一的方式,所以不要忘了还有其他自我实现的潜力和需要。也许趁着休产假的时间还能关注一下自己有擅长的事业,等产假结束会有改头换面的新形象出现。

9、 食物治疗:

产妇在月子里通常都会吃大量补品,殊不知这些食物很容易令人心烦气躁,失眠焦虑,严重的还会出现种种上火迹象。所以要多搭配吃一些清淡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喝温开水,自内而外地调整身心状态。

家人要以产妇为中心

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来说,家人的支持和理解非常重要。他们可以仔细观察产妇的日常表现、心理状态,可以直接询问她们的内心,一旦发现抑郁的蛛丝马迹,早预防早调整,避免病情加重甚至出现危险。当产妇有悲观厌世情绪时要安排持续陪伴者。此外,认同她们的感受,避免指责教育。发现产妇心情不好,要表示理解,身同等受,而不要责怪她们不够坚强、太娇气或太依赖而不允许她们情绪不好。

有的时候有的产妇就是控制不住想流泪,容易发脾气,甚至对家人和照顾帮助她们的人比较苛刻,这些表现可能是抑郁的表现,但其实也是她们调节情绪的方式。避免动辄阻止她们宣泄情绪。家人要记得务必以产妇为中心,别把自己主观觉得好的建议强加给产妇,因为那些你们认为好的办法并不一定完全适合她们。也不要把她们看成弱者,而要相信她们有能力顺利应对产后抑郁,多鼓励多肯定她们的细节表现、让她们感到有信心、有能力度过人生的特殊时期。除了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外,在她们需要时也要适当保持身体上的亲密和亲热,别只亲热孩子而冷落了新做母亲的人。

照顾产妇本身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照顾产后抑郁的女性更是挑战性很大的工作,家属和医护人员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家属本身也需要心理支持。必要的时候可以寻求外援,照顾产妇对很多人而言都是陌生而缺乏经验的事情,主动向其他家人和社会支持(如专业人员)请求帮助是非常好的自助能力。

睡好觉不能治疗产后抑郁

刘中霖教授说,由于宣传不到位,绝大部分老百姓对产后抑郁症并不熟悉和了解,存在非常多的误区。

误区一:补足睡眠,就能从产后抑郁中康复。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事实上尽管补充睡眠对产后抑郁的患者来说很重要,但是,抑郁症是多重原因引发的一种精神类疾病,单单睡眠不能治愈产后抑郁。

误区二:当妇女进入哺乳期时,她们不能服用抗抑郁药。

这种担心倒不是没有道理,但经研究发现,孩子从母乳中吃到抗抑郁药的可能性很少。当产后抑郁患者需要服用抗抑郁药的时候,她的医生会小心翼翼选择最能帮助她的药,同时不会对宝宝造成伤害的药。

误区三:孕妇或者曾经有分娩经验的妇女不会感到抑郁。

这种说法是想当然,如果用这种说法,抑郁症就不会复发了,但抑郁症却是非常容易复发的疾病。事实上怀孕或者有分娩经验并不能保证妇女不会患上抑郁。

误区四:产后抑郁是很正常的――所有的新妈妈都会感到疲惫和抑郁。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错误,这种说法是完全不了解抑郁症。新妈妈却是都经常会感到疲劳和力不从心。她们或许会经历一段叫做“宝宝综合症”的心路历程。有这种综合症的妇女会感到疲累,没有精力。但是,产后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更强烈的,持续时间更长的心理障碍。有产后抑郁症的妈妈或许会不想和自己的宝宝玩耍。她会感到难以集中精神,不能给宝宝足够的温暖和爱护。更会因此而感到内疚。

误区五:如果分娩后,没有立即患上产后抑郁症,那么,就不会再患上它了。

相关数据显示,产后抑郁症会在分娩后的1年内随时发作。

误区六:患有产后抑郁的女性都会有虐儿倾向。

抑郁症和精神病不是一回事。虐婴杀婴只发生在极少数的产后抑郁症当中。

误区七:产后抑郁症患者都会看起来很抑郁。

数据显示,目前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连医生都很容易将抑郁症误诊,所以你不能单从一个人的外表就看出她是否是产后抑郁症的患者。产后抑郁症的患者或许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她会努力使自己看起来很光鲜,并努力地化好妆之类的。通过对外表做修饰来转移她内心的痛苦。

误区八:有产后抑郁的妈妈都不会是好妈妈。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是内分泌失调和外界刺激等因素引起的病症;与人品人格无关。也并非做错事才会患上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不是任何人的错。没有什么能预防患上这种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自测:

产后抑郁症的表现与一般的抑郁症有些不同,产妇不妨自我测试一下,近两周内,你是否有以下表现和感受:


结果分析:

1、9道题你有5条答“是”,且这种状态持续了2周时间,那么就要怀疑自己是产后抑郁了。

2、9道题只有1条答“是”,但每天都出现,那么也应该警惕自己遭遇了产后抑郁。


本文指导医生:
刘中霖

刘中霖教授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

擅长疾病:熟悉神经科与精神心理科常见病与疑难病诊治...[详细]

(责编:黄婉雯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相关文章推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