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为目前抗肝炎病毒有效药物,但对HBV的完全应答率为30%~40%,对HCV约为HBV的半数。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单克隆技术的发展,干扰素的种类日趋增多,疗效有所提高,不良反应发生减少。根据疾病与病情选择不同种类干扰素与治疗方案将有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进而阻止慢性肝病向终末期肝硬化的隐匿性进展。
一、干扰素类型
根据其来源不同分为人白细胞干扰素,人纤维母细胞干扰素、人类淋巴细胞干扰素3种。
根据制备方法的不同分为天然干扰素和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后者产量大、纯度高、不良反应小,可满足临床应用的需要。
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适应征及疗效评价
干扰素主要用于病程在半年以上,有活动性病毒复制(血清HBeAg/HBV-DNA阳性,或HCV-RNA阳性)和活动性肝病〔血清谷氨酰氨基转移酶升高,>正常值上限2倍,< 200~250IU/L;肝活检示慢性活动性肝炎〕证据的患者。对HBeAg阴性,HBV-DNA阳性或HCV-RNA阳性者亦为抗病毒治疗指征,但疗程宜适当延长。对ALT正常的慢性HBV/HCV携带者干扰素治疗多无效。
(一)、不同型别干扰素的临床应用
不同型别的干扰素因其来源、结构等差异,反映在临床应用上也有所不同。
(二)、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推荐剂量与疗程
干扰素剂量宜较大,疗程不能太短,一般为300~500万单位,每周三次,疗程4~6个月。对HBV-DNA阳性但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可能需12个月。但是,过大剂量(>10MU)或疗程过长(>12个月)未必能提高疗效。
(三)、禁忌症:
⑴ 血清胆红素升高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⑵ 失代偿性肝硬化;⑶ 自身免疫性疾病;⑷ 妊娠、有严重心、肾疾患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⑸ 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⑹ 严重血小板或白细胞减少。
(四)、不良反应:
干扰素主要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肌痛、关节痛、疲劳及脱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