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治疗需要达到三个目的,改善病人的表现症状、延缓心衰的发展以及改善病人的预后。那么为了达到这三个治疗目的,一般会采用哪些治疗方案呢?家庭医生在线请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的周淑娴教授为我们解答。
心力衰竭的病人出现气促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血流动力学的紊乱造成的,周淑娴教授表示,纠正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可以帮助病人缓解症状,这可以通过减轻心脏负荷来实现。减轻心脏的负荷包括减少心衰病人的血容量,以及降低病人的血压。如果这种情况下依然出现症状,还需要增强心脏收缩力来进行治疗。
当然,仅仅纠正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是不够的,周淑娴教授表示,还需要通过一定方法延缓心力衰竭的发展、改善患者的预后。主要原理就是对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进行处理。而处理的方法包括药物以及器械等方法。
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的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的拮抗剂,交感神经的抑制剂等等。
器械:如果心力衰竭的病人出现左右心室不协调工作时,就会影响病人的心功能,这时需要安装心脏起搏器,通过同步化治疗(CRT)来协调左右心室的工作,从而改善病人的心功能。心力衰竭的病人也容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这时可能需要安装埋藏式的心脏复律除颤仪,病人安装了这个仪器之后,一旦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就能得到鉴定和及时的治疗,挽救病人的生命。
指导专家:周淑娴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心血管内科副主任。1988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从事心血管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对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等心血管疾病有丰富经验,擅长心脏器械置入术(心脏起搏器、ICD和CRT/CRTD)与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