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当心4大危险食物最伤胃

家庭医生在线 2017/1/11 9:03:51

我们的胃每天辛苦工作,消化各种食物。其实,胃对食物很挑剔,生、冷、硬、酸、辣等刺激性食物会影响胃的工作,可能带来胃酸、胃胀、嗳气等症状,长此以往,可能患上胃溃疡、浅表性胃炎等胃病。所以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伤胃的危险分子敬而远之。

这些食物最伤胃

1、冷饮

天气炎热时,吃根雪糕或喝瓶冷饮,整个人都精神起来了。但冷饮、冰棍及凉的饭菜会让胃内温度降低。而很多消化酶的正常工作需要适宜的温度,这就会影响胃酸分泌和消化酶的作用。建议天气热的时候最好喝凉白开;冷饮放在两餐之间喝;冰棍一次只吃一根,而且要慢点吃;尽量少吃寿司等凉的食物。

2、腌菜

很多人爱吃酸菜、咸菜、咸肉等腌制食品。不合格的腌菜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在胃内适宜酸度或细菌的作用下,能合成亚硝胺类化合物,有致癌作用。日本是胃癌高发国,就与其腌制保存蔬菜有关。所以腌菜虽好吃,但不要顿顿吃,还是要以新鲜食材为主。

3、烟熏和油炸食物

腊肠、腊肉等烟熏食物含盐量高,会损害胃黏膜,其中还有大量致癌物,如苯并芘和环芳烃。油炸、烧烤食物中也含有此类致癌物,都应该少吃。建议吃熏制食品时先用水泡一下;吃腊肠、腊肉要配上蔬菜,如西兰花、油麦菜等,其中的维生素C可有效阻断亚硝酸盐形成致癌物。食用油炸和烧烤食品每周不要超过一次。

4、寒凉的果蔬

夏天吃块西瓜固然神清气爽,但胃却有些受不了。这些寒凉的果蔬会让胃收到刺激,导致消化能力下降。所以,如果平时就经常胃胀、胃痛,最好少吃寒凉的水果或凉菜,可以在饭后吃,从而减少刺激。

这些坏习惯也伤胃

常吃剩饭或过期食品。剩饭加热后会产生细菌,过期甚至霉变的食品更易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

常吃加工肉制品。香肠等为延长保质期,多会加入过多防腐剂,增加致癌风险;腌肉、熏鱼等加工肉制品含大量亚硝酸盐,在人体内极易形成致癌物,这也是我国沿海地区,以及日本人胃癌高发的重要原因。瑞典科学家发现,每天摄入加工肉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

边走边吃、边看边吃。胃在消化时需要大量血液,如果此时人在运动或进行其他活动,都会“抢夺”一部分供给肠胃的血液,导致消化不良。长期如此就会损伤胃部。因此,建议吃饭要专心,细嚼慢咽,这样进餐胃才喜欢。

长期一个人吃饭。独自吃饭易产生焦虑情绪,进而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单身的朋友,最好找个伴一块进餐;即便一个人时,也要提醒自己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情,并营造良好的就餐环境,这是保护胃功能的重要步骤。

冬季养胃吃什么呢

1、党参薏仁莲子山药粥--健脾气养胃

功效:具有补肺、健脾、养胃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内热、大便泻泄、食欲减退等病症。

做法:党参30克,薏苡仁30克,莲子30克,山药60克,大米50克。以上材料同煮成粥。

2、参芪猴头菇炖鸡--补气健脾养胃

功效:此汤水具有补气、健脾、养胃的作用。

做法:猴头菇100克,母鸡1只(约750克),黄芪、党参、大枣各10克,姜片、葱、绍酒、清汤、淀粉各适量。将猴头菇洗净去蒂,发胀后挤干水,切片待用。将所有材料放入炖盅内,文火慢炖。

(责编:潘玮璐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胃病患者该如何养胃

胃病患者的养胃方法有:
1、坚持参加锻炼。患者平时可以经常外出参加散步、广场舞、游泳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患者的血液循环加快,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改善胃部消化功能,从而起到养胃的作用。
2、饮食方面可以多吃水果和蔬菜,少吃各种对胃部能够产生刺激的食物,

Q:病后如何养胃?

养胃方法执之一是调养饮食,
1、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2、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
3、避免刺激:不吸烟,因为吸烟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壁细胞的血液供应,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诱发胃病。应少饮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4、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C对胃有保护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维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发挥胃的功能,保护胃部和增强胃的抗病能力。
因此,要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Q:女人胃不好如何养胃?

女人胃不好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的方法养胃,比如多吃小米粥或者是杏鲍菇等食物也可以,喝牛奶能够保护胃黏膜,从而起到养胃的作用。还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在吃饭的时候要注意细嚼慢咽以及少吃多餐,避免有暴饮暴食的情况。如果有胃部不适的情况,也可以使用药物进行调理,比如胃黏膜保护剂。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