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长到10~12个月就可断奶。因为随婴儿长大,其营养素需要量增加,母乳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其次,随着婴儿乳牙的萌出,咀嚼、消化功能也逐渐发育,已能适应半流质或半固体的饮食;再者,断奶愈晚,幼儿“恋乳心理”愈强,不愿吃粥、饭、面食及其它辅食,最后造成消瘦、营养不良、体质差、常罹病,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一、夏季孩子的抵抗力下降
老人们常说季节更替和炎热的时候,人的抵抗力会下降。在夏季,气温高,会使机体新陈代谢加快,体内各种酶的消耗量增加,消化酶也会因此而减少,由于神经系统支配的消化腺分泌功能减退,消化液的分泌量也会因此而减少,最终导致食欲下降,饮食量减少,从而也影响了营养素的吸收,使婴儿身体抵抗力减弱。而母乳中含有大量抗体,这种抗体会大大地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
二、孩子刚断奶容易上火
因为母乳里含有充足的水分,对于宝宝几乎不存在上火问题。但在饮食的转换过程中,宝宝容易上火,一方面是配方奶粉本身比母乳要容易上火,另一方面宝宝的肠胃本身也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断奶后要给宝宝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饮食清淡为主,还可以适当的给宝宝服用一些益生菌,调节肠道,增加食欲。
三、宝宝易出现消化道感染和腹泻
夏季,特别是7、8月份,天气炎热,人体为了散发热量,保持体温恒定,就会多出汗,汗液中除水分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氯化钠。由于出汗多,氯化钠的丢失也相应增加,氯化钠中的氯离子是组成胃酸必不可少的物质,大量的氯离子随汗液排出,使体内氯离子减少,胃酸的生成相对不足。胃酸减少后,不但影响食物消化,导致婴儿食欲减退,而且会使食物中的细菌相应增多,出现消化道感染。另外,高温有利于苍蝇的繁衍,这也增加了胃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机会,宝宝若吃了那些被苍蝇“趴过”的食物容易出现腹泻,因而影响婴儿健康,所以夏季不宜断奶。 而母乳中含有的大量抗体则会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患肠道传染病的机会。
四、容易出现脱水症等疾病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宝宝神经系统调节功能还未完善,很容易发生暑热,出现脱水症、中暑等。母乳喂养可增强宝宝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减少或避免以上病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