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表皮柔软娇嫩、防御功能差、极易受细菌感染。新生儿皮肤摆缝处相互摩擦,积汗与分泌物过多,局部热量不能散发,引起充血所致。
体胖、炎热、潮湿、不注意卫生等更易发病。 症状 常于生后第二周在腋窝、腹股沟、臀缝、四肢关节屈面,肥胖儿的会阴部、颈部等褶缝处皮肤发红、糜烂,表皮剥脱,边缘清楚,病变处皮温较高,缝中积液因起化学变化而发生臭味。
有时可继发细菌感染。褶缝处水分吸干,然后扑少许婴儿专用爽身粉,可防止褶烂的发生。
预防
注意新生儿个人卫生、勤换尿布,保持局部清洁,洗澡后在褶缝处用细软纱布将水吸于,扑以无刺激的婴儿爽身粉,以防褶烂发生。
治疗
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外用1%~2%龙胆紫或有效抗生素。皮肤有破溃最好不用粉剂药物及龙胆紫,因只能引起表皮干燥的作用。发现异常及时看医生。将皮肤破溃处用温水洗净、擦干,将适量的鞣酸软膏均匀轻柔地涂抹,每日2次。可以起到隔水、干燥及止痛等作用,避免感染加重。
护理
首先应确保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褥、用具清洁。成人的手应彻底洗净再护理新生儿。注音仔细观察腋窝、颈部、腹股沟等部位。因积汗潮湿、胎脂刺激及相贴皮肤的互相摩擦引起皮肤表面糜烂,尤其是体重较高的新生儿。其次为新生儿洗澡时应彻底洗净腋窝、颈部、腹股沟等处的胎脂,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展开剩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