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病通常是指母子血型不合,由血型抗原免疫后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包括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在我国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发病较多,Rh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发病较少。ABO血型不合以母亲血型为“O”型,小儿血型为“A”型者最见,“B”型者次之,ABO溶血病大多第一胎就发病。Rh血型不合病儿的母亲为Rh阴性血,小儿为Rh阳性血,很少第一胎发病,如母亲有输血史,小儿可第一胎发病。
新生儿溶血病的症状轻重差异很大。一般来说Rh血型不合者症状重,ABO血型不合大多症状较轻,少数症状重。溶血严重者出生时已有严重贫血,全身水肿,可发生心力衰竭,有的甚至为死胎。小儿常在出生后第1天或第2天出现黄疸,迅速加重,黄疸出现越早,发展越快,病情越重。ABO溶血病儿多为轻度贫血,Rh溶血的小儿贫血严重,可导致心力衰竭。大多数病儿除黄疸、轻度贫血外无其他表现,严重者有吃奶减少、嗜睡。小儿还有肝、脾脏肿大。如果溶血较重,血中胆红素浓度达到340μmol/L以上,可能发生核黄疸。
如果小儿黄疸出现早,很快加深,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血中胆红素高达340μmol/L以上时,就会发生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幸存的小儿留有脑性瘫痪和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如果母亲过去有不明原因的流产、早产、死胎,或上一胎有新生儿重症黄疸,或确诊为新生儿溶血病者,应警惕本次妊娠有母子血型不合可能,要做好产前检查。如果母亲为“O”型或Rh阴性血,应在怀孕28、32、36周分别到医院检查抗体和抗体浓度,如果抗体为阳性,抗体浓度高则小儿发生溶血病的可能性极大,可给母亲服用退黄中药,生产前1~2周加服苯巴比妥可减轻新生儿黄疸。
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特别是Rh溶血可能性极大的产妇,如果腹围过度增大,体重增加超过正常,在怀孕35周以后应到医院检查羊水,如果羊水中胆红素浓度含量较高,其他检查说明胎儿肺脏发育成熟时,可在35~38时引产,存活率较高。生产时应做好抢救准备,防止小儿发生新生儿窒息,胎儿出生后尽早结扎挤带,可减轻黄疸。出生时或出生后12小时内有严重贫血、全身水肿和心力衰竭的病儿应立即给氧、利尿、强心治疗,情况稳定后尽快换血。一般小儿使用蓝光照射,用加速胆红素代谢和排泄的药物,例如苯巴比妥、激素、中药、白蛋白或血浆等可使小儿黄疸逐渐减轻。如果血中胆红素超过340μmol/L时应给小儿换血,防止引起胆红素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