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睾丸炎常为血源性感染或经淋巴途经感染而成,可以与多种急性传染病伴发。如患流行性腮腺炎时,病毒可随小便排出而引起急性睾丸炎。急性发作,睾丸肿大疼痛,阴囊红肿,无尿路症状。体温可高达40℃。
急性睾丸炎有三个诊断依据
1、体征:有流行性腮腺炎或其他急性传染病表现。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明显压痛。与附睾界限不清。有时继发急性睾丸鞘膜积液。
2、化验检查:血白细胞增高,小便常规正常或偶有蛋白,或镜下血尿。流行性腮腺炎对肾功能有一定损害,小便中可查得特种病毒。
3、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化验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但临床上还需与急性附睾炎相鉴别。急性睾丸炎早期可扪得发炎的附睾,但后期则与阜丸界限不清。尿道无分泌物、脓尿没有全身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帮助诊断。
中西医疗法对抗急性睾丸炎
传统治疗睾丸炎的方法是使用抗菌素、止痛类药以及手术引流,这些方法各有利弊:
一方面,抗菌素、止痛类药只能缓解暂时的疼痛,治标不治本,效果不能立竿见影,而且长久服用,会让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副作用也大。
另一方面,由于该病常与尿道炎、前列腺炎同时存在,而尿道炎和前列腺炎又是较为难以治疗的感染性疾病,这就直接增大了睾丸炎的治疗难度。特别是对那些慢性睾丸炎多次反复发作者,有时不得不做输精管结扎术或睾丸切除手术,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1、西药治疗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局部热敷及抬高阴囊等。
(2)抗菌素对病毒性睾丸炎无效,需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口服氟呱酸,每次0.2g,每日3次;或泰利必妥,每次0.2g,每日2次,连用5—7日。静滴青霉素 640万u/日,分早晚2次点滴,连用3~5日。青霉素过敏者可用乳酸环沙星注射液静滴,成人每次200mg,每12小时1次,疗程3-5日。也可肌注庆大霉素,每次8万u,每日2次,疗程3—5日。
2、中药治疗
(1)湿热下注:发热恶寒,睾丸肿胀疼痛,质地硬,小便赤涩,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消痈。
方药: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包煎)、泽泻、当归、生地各10克,柴胡6克,。甘草12克,龙胆草15克,金银花、川楝于各20克。
(2)气滞血淤:睾丸逐渐肿大,扪之坚硬,疼痛轻微,舌暗边有淤斑、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行气活血,散结。
方药:橘核、木香、枳实、厚朴、川楝于、桃仁、延胡索各10克,昆布、海藻各15克,木通6克,生地、元参、菊花、蒲公英各15克,鹿含草30克。
(3)淤血阻滞:睾丸外伤肿胀疼痛,或红肿灼热,舌质青边有淤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淤,止痛。
方药:柴胡、当归、桃仁、穿山甲各10克,红花、大黄各8克,天花粉15克,蒲公英、金银花各20克。 急性睾丸炎有三个诊断依据
1、体征:有流行性腮腺炎或其他急性传染病表现。一侧或双侧睾丸肿大,明显压痛。与附睾界限不清。有时继发急性睾丸鞘膜积液。
2、化验检查:血白细胞增高,小便常规正常或偶有蛋白,或镜下血尿。流行性腮腺炎对肾功能有一定损害,小便中可查得特种病毒。
3、根据临床表现及体征,化验检查即可明确诊断。但临床上还需与急性附睾炎相鉴别。急性睾丸炎早期可扪得发炎的附睾,但后期则与阜丸界限不清。尿道无分泌物、脓尿没有全身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帮助诊断。
中西医疗法对抗急性睾丸炎
传统治疗睾丸炎的方法是使用抗菌素、止痛类药以及手术引流,这些方法各有利弊:
一方面,抗菌素、止痛类药只能缓解暂时的疼痛,治标不治本,效果不能立竿见影,而且长久服用,会让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副作用也大。
另一方面,由于该病常与尿道炎、前列腺炎同时存在,而尿道炎和前列腺炎又是较为难以治疗的感染性疾病,这就直接增大了睾丸炎的治疗难度。特别是对那些慢性睾丸炎多次反复发作者,有时不得不做输精管结扎术或睾丸切除手术,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1、西药治疗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局部热敷及抬高阴囊等。
(2)抗菌素对病毒性睾丸炎无效,需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口服氟呱酸,每次0.2g,每日3次;或泰利必妥,每次0.2g,每日2次,连用5—7日。静滴青霉素 640万u/日,分早晚2次点滴,连用3~5日。青霉素过敏者可用乳酸环沙星注射液静滴,成人每次200mg,每12小时1次,疗程3-5日。也可肌注庆大霉素,每次8万u,每日2次,疗程3—5日。
2、中药治疗
(1)湿热下注:发热恶寒,睾丸肿胀疼痛,质地硬,小便赤涩,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解毒消痈。
方药: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包煎)、泽泻、当归、生地各10克,柴胡6克,。甘草12克,龙胆草15克,金银花、川楝于各20克。
(2)气滞血淤:睾丸逐渐肿大,扪之坚硬,疼痛轻微,舌暗边有淤斑、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行气活血,散结。
方药:橘核、木香、枳实、厚朴、川楝于、桃仁、延胡索各10克,昆布、海藻各15克,木通6克,生地、元参、菊花、蒲公英各15克,鹿含草30克。
(3)淤血阻滞:睾丸外伤肿胀疼痛,或红肿灼热,舌质青边有淤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淤,止痛。
方药:柴胡、当归、桃仁、穿山甲各10克,红花、大黄各8克,天花粉15克,蒲公英、金银花各2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