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
就在近日,一篇关于“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的爆料引发全民热议,孩子在校备受欺负,并因长期忍辱导致失眠、厌食等多种症状,校园本是一个单纯无压力的地方,竟让一个孩子活在暴力之下,实在令人唏嘘。在生活中,有哪些孩子会比较容易受到欺负呢?
容易遭到欺负的类型
类型一:弱势家庭封闭、外来、下岗、贫穷家庭的孩子易形成自闭性格。
类型二:富裕家庭喜欢炫耀、露富的学生容易成为被抢劫、勒索的目标。
类型三:暴力家庭受到父母暴力行为的影响,孩子也习惯用拳头来解决问题,而这样的孩子在互殴中往往也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类型四:单亲家庭来自这样家庭的孩子自卑敏感、不愿和别人沟通,缺少家庭管教这些孩子往往性格内向、害羞、老实怕事;在同学间不受重视,缺乏与朋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反感。
暴力事件一旦形成,就无法挽回。因此,让孩子学会自己保护自己,才是重中之重。那么孩子应该如何正确地保护自己呢?
不要害怕
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而一旦内心笃定,就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坏人不敢冒然攻击。
一旦自己被欺负、殴打了,尽快的逃离现场大声呼救
在被侵害的现场如果受害人一直待在原地,会让施暴者继续实施其不法侵害。受害人应当大声呼救,如果不敢呼救就大声的痛哭,嚎啕的声音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如果此时有好心人会帮你的。
和家长、学校老师说明情况,对施暴者的处分
真的被施暴了之后,一定要和家长、学校老师说明情况,由学校来针对施暴者进行处分,千万不能想着以暴制暴,那样的做法是不能成功的,如果受害人以后也学着对方进行暴力事件,那和施暴者又有什么区别?
事后及时通知家长报警
在受到同学的暴力伤害后,受害者不要先将情况告诉老师,毕竟老师为了维护校园、班级的稳定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应当先告诉家长,让家长和你一起去公安机关报警。
孩子在学校遭到暴力,作为孩子的家长是非常担忧的。若是以暴制暴,对双方的孩子都不好。在面对校园暴力,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当坏榜样。要与孩子经常沟通,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教育孩子如何保护自己。另外,要与施暴方当面沟通,共同处理会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