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莫轻视低密度胆固醇的坏作用

家庭医生在线 2016/12/6 12:18:30

——五学术机构联合发布“正确认识胆固醇科学声明(科普版)”

12月3日,在“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上,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健康传播分会主任委员孔灵芝代表五家学术机构发布《正确认识胆固醇科学声明(科普版)》。该声明由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慢病控制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五家机构联合发布。科普版科学声明与“正确认识胆固醇”科学声明相比,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改变,使其更容易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该科普版声明有助于澄清公众关于胆固醇存在的诸多认识误区,可进一步提高民众的胆固醇认知和管理水平。

声明强调,血液中“坏胆固醇”升高是造成血管“堵塞”的关键因素;取消胆固醇摄入上限,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摄入;同时,高胆固醇血症往往是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增多,或清除障碍所致。因此,必须在膳食控制的基础上,早诊断、早干预,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低坏胆固醇的药物。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最强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一线药物,大量研究已表明其长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坚持药物治疗并使坏胆固醇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才能带来心脑血管健康长期获益,最大程度的减少其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

科普版科学声明主要从公众常见问题入手,解答了公众关于胆固醇的相关疑问:

1、胆固醇多了会不会“堵”血管?到底是什么引起心梗、脑梗?

一句结论的话:坏胆固醇升高是关键因素!

有确凿证据证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增高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坏胆固醇”水平升高,会损伤血管,使血管壁上形成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逐渐增大,将导致血管狭窄,从而引发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更危险的是,有些斑块就像“不定时炸弹”,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引起血栓栓塞,会在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脑梗死,短时间内就可夺取生命。

近年有研究数据显示,中国居民冠心病死亡率增加,77%是由于血液胆固醇升高所引起。事实告诉我们,控制“坏固醇”升高,能显著降低心梗、脑梗及死亡风险。

“坏胆固醇”(LDL-C)在一般人群应该低于3.4 mmol/L,如果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则要控制在2.6mmol/L甚至1.8mmol/L以下。(详见下图)

最后,还是要强调,若是血胆固醇指标异常,一定要遵医嘱进行降脂达标,切勿大意!

2、胆固醇是吃进去的吗?

一句结论的话:血胆固醇中,有1/4是吃进去的;3/4是自身肝脏合成的,有15%~25%的人对膳食胆固醇非常敏感;高危人群应严格控制饮食。

事实上,对于大多数健康人而言,天生就具有维持血液胆固醇稳定的机制,也就是如果从外部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多了,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就会相应减少,以控制总量不变,可以“维稳”。虽然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对人体血液中总胆固醇影响相对较小,但个体对胆固醇稳态调节能力差异很大,大约有15%~25%的人群对膳食胆固醇敏感,也就是“维稳”能力较差,即饮食摄入/吸收胆固醇增多,会使体内血液总胆固醇显著升高。而这群人其实就要小心“病从口入”了。

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是合成细胞膜、胆酸、维生素D的重要原料,但问题是多数人的血液胆固醇水平超过了人体的实际需要,当其在体内累积过量时,就会对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说,适量摄入动物性食品,对补充身体必要的营养成分是有益的;但如大量无节制摄入,也将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

3、胆固醇“解禁”了,吃鸡蛋是不是就不用限制数量了?卤煮、动物内脏、肥肉等是不是也可以随便吃了?

一句结论的话:有度才有健康——取消胆固醇摄入上限并不等于可以无节制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营养均衡”和“食物多样化”,其中对蛋类、内脏类、脂肪类有明确的建议:

蛋类建议每天40~50克(大约1个鸡蛋的量),吃鸡蛋不弃蛋黄;

动物内脏含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和一些微量元素,建议每月食用2~3次,每次25克(半两)左右;

而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动物油、肥肉)摄入过量是目前中国人膳食失衡的一大问题,指南建议每天烹调油用植物油,摄入量为每人25~30克(半两左右)。

看到这里会有什么发现?对于普通健康人来说,如果能够做到均衡营养和食物多样化,那就不需要担心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问题了!

但需要强调的是,“居民膳食指南”是指导健康群体和大众的科学建议;针对已经患有高胆固醇血症人群,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必须强调应严格控制膳食中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每天胆固醇摄入量<300毫克)。同时在膳食控制的基础上,早诊断、早干预,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低坏胆固醇的药物。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最强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一线药物。

4、“坏”胆固醇高的话应该怎么办?

一句结论的话:早诊断、早干预,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加上均衡营养、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精神愉悦的健康生活方式,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的建议,动脉粥样硬化等高危患者应当降低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的动物性食物摄入;选择能够降低“坏胆固醇”的食物,谷类、薯类和全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中含膳食纤维、植物固醇等,可以影响胆固醇的吸收或降低血液胆固醇的水平;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控盐;并保证每周5~7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代谢运动等,都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和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方法。

同时,高胆固醇血症往往是自身合成的胆固醇增多,或清除障碍所致。因此,这类患者必须在膳食控制的基础上,早诊断、早干预,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低坏胆固醇的药物。目前医学界公认他汀类药物是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最强且能显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一线药物,大量研究已表明其长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此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坚持药物治疗并使坏胆固醇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才能带来心脑血管健康长期获益,最大程度的减少其对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

(责编:科闻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胆固醇下降后,被堵的血管就会畅通吗?

胆固醇下降后,被堵的血管也不一定会畅通。胆固醇升高是血管斑块形成和血管堵塞的罪魁祸首之一,但不是血管堵塞的唯一原因,我们都知道血脂升高会导致血管堵塞,容易引起冠心病。 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类固醇等物质,就算胆固醇下降后,而甘油三酯、磷脂等成分还沉积在血管壁上,这些成分未能降低,被堵的血管一样没能得到畅通。另外血管堵塞除了血脂这个高危因素外,还有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酗酒、肥胖等因素。就算胆固醇不高,但如果有其他的高危因素我们的血管也会被堵塞。 所以说,体内的胆固醇水平高其患血管堵塞的几率要比正常人要高很多,但血管堵塞后,胆固醇下降后,被堵的血管会有所缓解,如果将甘油三酯、磷脂等血液垃圾再清除,以及控制好血压、血糖,那么血管将会畅通。但一旦血管堵塞后,血管是比较难重返干净的。平时我们要养护血管,不要等到血管堵塞了,或者血管硬化严重。当然血管堵塞了除了药物外,也要保护好自己的血管,避免血管进一步堵塞,最终酿成心血管病。日常饮食上要多食用一些养护血管的食物,将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成分清除,让血管干净如新,恢复血管的弹性。因此,我们要管住自己的嘴,平时应该做到饮食清淡,多吃些水果蔬菜,注意低钠饮食等。

Q:请问什么能预防脑血管堵塞?

预防脑血管堵塞喝绿茶品红酒。绿茶中的儿茶多酚能减少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含量,增加好胆固醇的含量,增加血管柔韧性,弹性,预防血管硬化。红酒有抗氧化的作用,一周喝4次,能很好的软化血管。血管体操每天做。

Q:血管堵塞吃什么日常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等

医生建议:血管堵塞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建议检查一下血压,建议使用血塞通软胶囊主要作用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瘀血闭脉络证的中风中经络恢复期,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堵塞 血管 坏胆固醇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