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的社会结构方面讲,大学生就业难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供大于求是历史遗留性问题;我国教育制度的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视不足,眼前正在持续的国际金融危机还在向实体经济蔓延……那么,当下大学生该如何应对?
一蹴而就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与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想“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一步到位地选定自己理想、喜欢的终身性职业、岗位,以发挥专业所长、体现人生价值和追求,这种想法没有什么不对,但最优选择总是稀缺的,何况一些大学生的理想工作又是那么高不可攀——工资要高、单位要体面、工作不要太累、上班要方便——各种考虑使学生错过了许多好机会。
好高骛远
某些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时往往踌躇满志、心比天高,认为参加工作就是要干一番大事业,而不愿脚踏实地地从日常平凡工作做起;如有的单位准备先让同学到基层锻炼两年再调回机关工作,之前跃跃欲试的同学立即就心灰意冷、犹豫不决了。一部分毕业生,特别是一部分从所学专业到自身条件自我感觉良好的毕业生往往用一种错误的方式方法处理就业问题——他们从不急于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而是一拖再拖,目的是为了能落实一个自己认为各方面条件十分完美的单位,但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正所谓“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没有充分的从日常平凡的工作岗位干起的思想准备,很难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
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在求职择业中具体表现为在就业中表现被动,依赖他人,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有些独生子女的家庭人际关系网大,他们把择业的期望都寄托在家人、亲戚或朋友,希望通过关系、走后门等形式,整天呆在家里或学校“待业”,在“等待”中依赖外在力量帮助自己择业。
焦虑、盲目心理
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恐惧、忧虑或出现某些不良的生理反应。高校心理教育界有名话:“进来就不适应,出去了就焦虑”,说是的大学生对就业的焦虑。有些毕业生没开始找工作就担心自己会被淘汰,也有些优秀的大学生择业目标过高,直到接近毕业离校前一两个月,见到身边同学基本都落实了工作,就开始紧张、焦虑起来,到最后只能盲从,随便找个单位落脚。还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个人主见,看到别人到大城市,回到基层或边远山区就业,自己也跟着来,他们抱着随大流的从众心理,导致择业焦虑、盲目心理。
如何消除不良心理
正确认识自己,避免盲目自负。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外部的社会因素外,不可忽视大学生自身问题。其中如何客观评价自己,极为重要。常言道“知人为聪,知己为明”;“知人不易,知己更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大学生应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对自己的所学专业、工作能力、爱好特长、优势劣势应有较为全面的把握,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避免狂妄轻浮、盲目自负、“眼高手低”,这样才能在就业中克服缺点,发扬优点,找到自己较满意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