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很高,早期比较隐匿,患者被诊断出患有肝癌时大多都是中晚期,死亡率高,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
(一):从地域上划分。
我国是原发性肝癌高发国之一,年发病率5-10/10万人口,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高于内地,广西、江苏和广东某地为最高,云南、贵州最低,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2-8:1。
(二):从年龄上划分。
过去一般认为肝癌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但近年的临床病例证实,患者已逐渐年轻化,笔者就曾接治过两例13岁的小病人。因此,目前的肝癌高发年龄普遍认为向前迈进了十年,即30-60岁。这与近年的环境恶化以及诸多因素有关,且越是高发区年龄越偏低。
(三):从家族病史上划分。
过去一直认为癌症无遗传,无传染,但在近年的调查和研究中,学者们已一致认为癌症有遗传,仍然认为无传染。尽管遗传的机理仍无法解释清楚,但临床证实,就只能先承认,再慢慢研究解释。从资料上也看到不少类似的“家族”病例。从医学角度上说,就是“由于机体某种遗传上的缺陷,使后代具有易于发生某种疾病的倾向即遗传易感性”。
现代医学认为,5%-10%的人体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在大多数肿瘤的发生中是指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和倾向性而言,与直接遗传有关的只有少数不常见的肿瘤。
(四):有肝部疾病的患者。
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机率是健康人群的数十倍,同时认为,所谓的奥抗阳性(hbsag阳性俗称健康带毒者)属慢性肝炎范畴,所以也是肝癌高危人群。临床中常见这类病人。
(五):30-60岁超负荷工作一年以上的人群。
每个健康人体内都存在大量的异质细胞,这些细胞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地发生,又不断地被人体免疫细胞杀灭或自动死亡,而一旦出现一段时间的免疫力下降,加上某些尚末明确的物质的刺激,部分异质细胞就能逃避追杀而发展生成癌细胞。在临床中发现不少肝癌患者都曾有过一年以上的连续超负荷工作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