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胰岛素会上瘾吗?糖尿病患者一般抗拒打胰岛素往往是担心会上瘾,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哦。同时,在自行打胰岛素时一定要讲究方法。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下如何打胰岛素吧。
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第一步消毒,患者需要使用湿润酒精的医用棉签清洁注射部位或给药瓶的橡皮膜消毒。并且一定要等到酒精彻底挥发之后再进行注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酒精会加剧疼痛。此外,注射前洗手对于避免感染的发生也很重要。
第二步是药液混匀。所有外观浑浊的胰岛素,如各种预混胰岛素,不管是瓶装还是预充笔型制剂,都需要在注射前通过翻转或水平滚动的方法进行充分混匀。但胰岛素笔芯又不能长时间震荡,预混型胰岛素若被震摇几个小时便可能形成团块。还要注意不同种类胰岛素的混合。短效胰岛素制剂首先应抽入注射器中,这是为了防止由于长时间的制备而引起对给药器和装有药物的小瓶的污染。同时建议混合后立即注射。
第三步注射。一次性注射器用前排尽空气,注射时一手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并固定,一手持针,呈45度角倾斜或垂直快速刺入皮下。针头刺入皮下后,保持注射器平稳,然后推药。拔针时,速度不宜过快。不管使用注射器还是胰岛素笔,注射后针头应在皮下停留至少6秒钟,这样可以确保胰岛素完全注射入体内。如果一次注射剂量超过 20单位,则至少要默数到10秒。原因是所有的胰岛素注射液通过那么细的针头进人皮下需要一定的时间。
接下来,再来看看打胰岛素应该注意的方面吧。
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注射时间。胰岛素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等不同类型,应根据类型选择注射时间。速效型在每餐前注射,短效型在用餐前15—30分钟时注射,中效型在每天晚上9—10点钟睡觉前注射,长效型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注射。餐前注射还有一个原则是,见饭打针,不可打针后等饭,打针后还要避免剧烈活动,以防发生低血糖。
注射部位选择与轮换。最适合胰岛素注射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比较常用的是腹部,注射方便,吸收均匀。注射部位要避开硬结、伤口、感染和瘢痕处。注射部位要轮换,每天注射要小轮换,两次注射点相距最好是2厘米;每周注射大轮换,如腹部、上臂、大腿等部位轮换,也可同一部位对称轮换,如左右侧腹部、左右上臂等。注射部位用75%的酒精消毒,消毒范围直径5—6厘米,不可用碘酒消毒,碘会降低胰岛素的效果。
注射前要充分排气。方法是针尖朝上轻轻推动注射键,直到有一滴饱满的药液挂在针尖上。如果排气不充分,会导致注入药量不准,影响血糖达标。
进针方式及角度。目前广泛使用的4毫米或5毫米超细超短型针头,注射时无需捏起皮肤,进针角度要垂直注射。如果是偏瘦型的患者或使用8毫米的针头,需用大拇指和食指捏起皮肤垂直注射。药液推完后不要立即拔出针头,停留10秒钟,保证药液全部吸收。
注射完,针头不可重复使用。注射完毕后应立即取下针头,防止因温度变化导致药液外溢,影响注射剂量的准确。针头重复使用会出现钝化和堵塞,不仅增加疼痛感,导致皮下脂肪增生和硬结而影响胰岛素的吸收,而且会造成“空打”,影响注射剂量的精确性,严重的可能出现感染、断针等。
注射胰岛素的误区
打了胰岛素会成瘾,因此拒绝胰岛素。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存在诸多偏见,甚至认为胰岛素注射后会成瘾,拒绝胰岛素,丧失了治疗机会从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许多患者认为2型糖尿病不应该注射胰岛素。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除1型糖尿病外,2型糖尿病在下列情况需要应用胰岛素:(1)经足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未满意控制者;(2)合并急性并发症;(3)合并严重的慢性并发症;(4)合并有严重的疾病;(5)感染;(6)手术和应激;(7)妊娠等。
以上这些情况使用胰岛素多数是暂时性的,将急性状态消除后仍可改用口服药。而对那些本来对口服降糖药失效的患者,使用胰岛素一段时期后,一方面消除了高葡萄糖毒性;另一方面可以让胰岛β细胞得到休息和恢复,可能重新唤起胰岛β细胞对口服降糖药的反应性,这时可考虑改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如果自身β细胞功能完全衰退,或者上述合并情况不能去除,就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了,可见打胰岛素会上瘾纯属无稽之谈。
使用胰岛素意味着病情严重。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如果血糖长期不控制,不仅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风险。通过单独或者联合使用胰岛素的方法,血糖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进而降低上述患病风险,根本不会使糖尿病本身更严重。
注射胰岛素使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增多。其实,任何降糖药物过量均有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如果有些病人容易发生低血糖,可以应用长效胰岛素,因为长效胰岛素相对于其他胰岛素来说,发生低血糖的几率更小,比较安全。另外,患者也可以学习预防低血糖的方法,这样可以积极应对万一出现的严重反应。
正确的认识和使用胰岛素是很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