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抑郁症,即使是在如今医学、信息发达的今天,人们仍停留在“抑郁只是心情不好”、“也许过几天就会好了”的认知层面,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主任潘集阳(专家预约)对家庭医生在线编辑说,抑郁症其实并不罕见,在中国,许多人患有抑郁症症却没有诊断出来,进而发生悲剧时才后悔莫及。
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主任潘集阳
抑郁症是一种情绪病,常见误区不可忽视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所处环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悲观厌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严重者会产生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状态。潘集阳教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由于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并不深入,往往容易造成漏诊、误诊等,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误区一:抑郁症离我们很远?
在中国,许多人患有抑郁症却没有诊断出来。据欧美数据显示,重型抑郁障碍已达到6-8%,三个月前美国数据显示,20%的美国人都经历过抑郁。另外,潘教授指出,抑郁症是很常见的情绪病,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报指出,抑郁障碍于全球性疾病成因排行第四,预计到2020年,排名将升到第二。潘集阳教授表示,抑郁症其实离我们不远,每个人都有患上抑郁症的可能。由于抑郁症的发作伴随着躯体表现和心理表现,患者的病症表现可能会产生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往往忽略抑郁症的存在。
误区二:抑郁症仅仅指情绪不佳?
由于对抑郁症的了解甚少,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仅停留在“抑郁症只是心情不好”、“抑郁症是性格软弱”、“抑郁症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等,其实不然。潘集阳教授指出,抑郁症会伴随着一些躯体表现,诸如患者会以消化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形式出现,其中高达90%抑郁症患者存在睡眠障碍,有一些抑郁症的首发表现是“早醒”,或是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等,这些都让人意想不到会是抑郁症的先兆表现。“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甚少,一般哪里痛就治哪里,往往导致误诊和漏诊。因此,在生活中要多留意家人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
误区三:抑郁症是心理疾病?
在社会关系里,每个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很多人都认为,抑郁症是心理疾病,容易对患者催生歧视。因此,抑郁症患者往往会产生病耻感,生怕被知道患有抑郁症,导致对工作和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另外,不少患者及家属把抑郁症当成心理病,做了很多心理咨询终无果。“其实,抑郁症并不是心理病,它的疾病性质同高血压、糖尿病相同。除了做好心理治疗,必要时要接受药物治疗。此外,抑郁症同样是早发现早治愈,若是没有得到有效地治疗,最终会导致自残、自杀等不良后果。”
误区四:青少年不会抑郁?
成年人会产生抑郁症,其原因可能是生活压力过大,生活环境改变,或是经历过沉重的人生打击等。因此,很多人认为,青少年的经历宛如白纸,抑郁症都是成年人的事儿。然而潘教授指出,越来越多青少年受到抑郁情绪的困扰。除本身基因遗传敏感外,“繁重的功课与考试、父母关系破裂、感情问题的困扰、都是当今青少年要面对的沉重压力,很多父母很难觉察到孩子可能患有抑郁症,认为自我开解即可自行恢复,往往延误治疗,等到酿成悲剧后才后悔不堪。”此外,也有父母常常把自闭症与抑郁症混淆,认为孩子不愿出门上学或突然不愿意与外界接触属于患上自闭症,潘教授指出,与抑郁症不同,大部分自闭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会有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
误区五:治愈后可以不用吃药?
按照人们患病的一般做法,每个人在生病的时候都会吃药,直至痊愈。因此,许多抑郁症患者在治愈后以为可以不用吃药,并没有意料到抑郁症是会复发的。潘教授表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为了避免抑郁症复发,抑郁症患者最好要做好终生服药的准备。“曾有一个患者治愈后停了药,不料一年后病症复发,接着不幸地跳楼自杀了。为了防止抑郁症的复发,患者一定要做好终身服药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