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后,小腿胫骨前面和内侧有疼痛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之时甚至连正常走路也会疼痛,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症状属于跑步伤病的一种,被称之为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虽然鲜少为人所知抑或被关注,但却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疲劳性运动损伤,它产生的机理主要有两种说法:应力性劳损,由于人在跑步过程中,脚与地面的反复碰撞,力通过小腿胫骨传达,进而胫骨再反复的碰撞造成了力在骨头上的劳损;肌肉牵拉性劳损,肌腱的附着点反复牵拉使骨膜产生炎症,进而造成胫骨劳损性骨膜炎。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病因并不是单一性的,跑者平时跑步的技术、路面、跑鞋和训练方法、训练量都与之息息相关。
多发人群
一个与地面并不接触的小腿骨头会在跑步中受伤,极少有人会考虑到。从解剖上看,小腿的胫骨是连接踝关节和膝关节的长骨。这块骨头有一个小小的向内弯曲,而胫骨除了起着连接关节间的杠杆和传力作用外,它也是肌肉的附着点。我们在跑步的过程中,每一脚落地时由于人体自重、地心吸引力,人和地面接触时都会产生两到三倍以上的冲撞力,继而再通过脚、小腿、胫骨上传反作用于身体。
我们在流行病学中常发现,以下人员易患胫骨疲劳性骨膜炎——中长跑跑者,青少年跑者,跑步步幅过大的跑者,训练营中的新兵。这几类跑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技术不合理和胫骨负荷过大。
病症普遍原因:一方面,小腿胫骨的内侧受到压迫时,小腿胫骨的外侧受到张力而使小腿内侧的骨膜反复受到张力而造成劳损。另一方面,跑步过程中,脚落地时脚弓下塌,胫骨后肌收缩,维护脚弓时肌肉反复牵拉造成胫骨膜劳损。人在走路中所承受的力和运动量远远小于跑步时的负荷,如果一名跑者平时没有通过良好的训练和科学的运动量来逐渐让身体适应跑步的负荷,提高身体对跑步的承受力,那么必然导致跑步所带来的损伤。
对症下“药”
骨膜神经丰富,痛感明显,供血又不如肌肉丰富,因此胫骨疲劳性骨膜炎与一般的肌肉、肌腱、韧带炎症不同,恢复速度也相对较慢。在处理这类运动损伤时不能采取刺激性强的治疗方法,例如按摩。
治疗方法:
减轻骨膜炎的炎症 通过外敷内服消炎药及时控制住炎症,同时减少甚至停止跑步。在急症期多做冰敷,直到胫骨骨膜炎症状基本消失。于此同时,应该加强下肢的力量练习,锻炼下肢的柔韧性(要特别注意放松小腿后面的肌肉和足底筋膜,让小腿既有力量又有弹性),另外,注意从跑步技术上去评估是否有导致下肢疼痛的不良病症。
选择合适的跑鞋 从减震和足踝稳定性方面考虑。
跑步恢复期 遵循科学安排、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周跑量不超过平时跑量的10%,特别注意跑步的速度和总量的关系,不易同时增加距离和速度。
路面的选择 选择多种路面,过硬的水泥地、马路路面的跑步应尽量减少。跑田径场的塑胶跑道的跑者也应该注意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均匀分配。跑山地时,下坡跑不要迈大步(由于下坡跑落差大,脚跟落地时的反作用力更大)。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预防胫骨疲劳性骨膜炎和预防其他跑步相关的运动创伤一样,需要跑者科学的安排跑步运动,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跑步,跑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跑中注意技术的合理性,跑后注意要及时进行全面的恢复。从而到达跑步的根本目的——成为一个提高健康、享受生活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