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软化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毛病。这种病好发于田径、登山运动员以及舞蹈演员、工厂的翻砂工、煤矿工人等。老刘双腿膝部近年来一直隐隐作痛,腿发软,没有力量,休息后好转,劳累后加重。特别是上下楼梯困难,有时走着走着猛地跪倒,半天站不起来。到医院检查后,诊断为髌骨软化症。
髌骨在膝关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膝关节在半屈曲位过度地屈伸、扭转活动,髌骨关节面受到经常磨擦、挤压或冲撞等,长期负荷超过了软骨承受的生理限度,软骨变性,就导致了髌骨软化症的发生,严重时不能行走。
推拿治疗髌骨软化症效果比较理想。具体方法是:患者仰卧位,屈膝130度左右,按揉血海、梁丘、膝眼、阳陵泉、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等穴位,在膝关节周围及大腿下1/3和小腿上1/3处用滚法往返治疗,用小鱼际擦髌骨两侧;用食、中、无名指指端轻叩髌骨及周围,用掌按压髌骨,一按一松,反复操作3~5遍;用五指尖着力,捏住髌骨周缘,用力摩动,但不要使髌骨左右滑动;最后一手握住踝部,一手按住髌骨,作屈伸膝关节活动3~5次。
髌骨软化症的发病因素
髌骨软化症多因肝肾亏虚,加之劳放过度或病后虚弱,筋骨失于桔血之养,痰湿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肾不足,骨髓空虚,所致腿足瘦弱而不能行动。
髌骨软化症多发生于运动员、体力劳动者,常由慢性或急性损伤引起,如膝的长期猛烈屈伸活动,使骸股之间发生长期猛烈的摩擦,或长期的直接压迫(长腿石膏在骸骨部包扎过紧),或高位或低位骸骨以及膝内、外翻畸形等因素,均使骸骨软骨粗糙、软化、纤维化、碎裂和脱落从而使骨质外露,增殖反应等。损伤面积可逐渐扩大,同时股骨跺的骸面亦发生同样病变,还可以累及关节滑膜和脂肪垫,而发生充血、渗出和肥厚等改变。
髌骨软化症患者初为膝部不适,继而有骸骨后方疼痛无力,膝内侧隐痛,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气候变化可加重病情。活动时或活动后疼痛加重,上、下楼梯尤为明显。日久则出现持续性疼痛,并可产生股四头肌萎缩,随后白觉骸股之间有摩擦感,压迫骸骨有疼痛,尤以膝外侧压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度正常,但有细小摩擦音。
如何预防髌骨软化症?
1、认识髌骨软骨的生理性磨损规律
年龄意味着磨损:15岁以前:膝关节处于发育阶段,疼痛多发在膝关节附近,小孩的所谓“生长痛”多见。15岁~30岁:膝关节处于“完美状态”,不知疲倦地用。但能缓冲冲击髌骨软骨仅是3~5毫米厚,由于无神经分布,不知痛或疼痛1~2天自然“好了”,所以在15~50岁很长一段时间无“预警信号”。30岁~40岁:有轻度磨损,为脆弱期,可出现短期的膝关节酸痛,不引人注意。40岁~50岁:经常在走远路后,膝关节就出现酸痛,应该开始保养关节了。50岁以上:膝关节疼痛常发而明显,软骨快全层磨损,关节炎开始发生(它是髌骨软骨的“使用寿命”接近终点的信号)。人的膝关节软骨退变,在30岁以后就开始了。45岁以下人群骨关节炎患病率仅为2%,而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68%,可见自然磨损进展慢,不正常磨损才致病,所以对膝关节的保健应及早进行。有髌骨软化症要及早矫正髌股关节关节两部分对合不正常,不要症状重了才治疗。
2、避免剧烈运动
避免不科学的持续性蹲位和剧烈的运动,如爬山、爬楼梯等膝关节屈曲位负重用力的锻炼。避免突然改变锻炼的强度,目前依然有人在做“站桩”试图增强膝关节力量和耐力的活动,这绝对不适合髌骨软化症患者,因为在屈膝35°~50°范围内髌骨向外滑出力加大,髌骨软骨所受到压力和摩擦也最大,所以不少人做后症状加重。人们要懂得如何避免不正当的膝盖负重:躺下时,膝盖的负重几乎是0。站起来和走路时负重大约是上半身体重1~2倍。上下坡或上下阶梯的时候,是3~4倍。跑步时,则是4倍。打球时,膝盖的负重大约是6倍。蹲和跪时,膝盖的负重大约是8倍。
3、保持合适体重
保持合适体重以降低作用于膝关节上的重力,上面已谈了肥胖也会增加膝关节的退行性疾病的危险。
4、股四头肌与老年人膝关节稳定性的关系
国外已有文献报道关节周围肌肉较强壮、发达时,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发病率可降低80%,发生时间也较晚。我们都知道,股四头肌内侧头在膝关节最后30度伸直和锁定膝关节、保持膝关节稳定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强壮和发达有利于稳定膝关节,不但可治疗髌骨软化症还可减少膝关节内不正常的撞击,可减少骨性关节炎发病率,保持膝关节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