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心律失常表现,用药完全不同,给予心律失常患者长期药物治疗之前,应先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基础心脏病变及其严重程度和有无可纠正的诱因,如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异常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目前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中,有些能迅速终止心律失常的发作;有些显著减少心动过速的复发,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有些药物则通过减少心律失常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被分为四大类,其中Ⅰ类再分为三个亚类。
Ⅰ类药阻断快速钠通道。
ⅠA类药物减慢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V(↓max),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奎尼丁、普鲁卡因胺、丙吡胺等属此类。
ⅠB类药物不减慢V↓(max),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美西律、苯妥英钠与利多卡因属此类。
ⅠC类药减慢V↓(max),减慢传导与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程,氟卡尼、恩卡尼、普罗帕酮及莫雷西嗪均属此类。
Ⅱ类药阻断β肾上腺素能受体,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素洛尔等均属此类。
Ⅲ类药阻断钾通道与延长复极,包括胺碘酮和索他洛尔。
Ⅳ类药阻断慢钙通道,维拉帕米、地尔硫〓等属此类。
不同的心律失常表现,用药完全不同,给予心律失常患者长期药物治疗之前,应... 详情>
心律不齐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对于有心脏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心律失常的处理... 详情>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可由无症状到... 详情>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导致静...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