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长期服排毒产品让肠道变黑的文章在网络间转载传发,配以触目惊心的肠镜下照片,让大家再次关注长期吃排毒产品可能带来的危害。排毒类产品的有效成分多为大黄、番泻叶、决明子等泻剂,它们能促进排便,来“排毒”。其实,这些成分以及芦荟、西药中的促排便剂果导中都含有蒽醌类化学成分,能够造成强泻剂中含有的色素长期沉积在结肠黏膜上,形成如照片中的发黑肠道,即“结肠黑变病”。结肠黑变病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含有脂褐素物质以致肠粘膜色素沉着的非炎症疾病,检出率在0.06~5.9%之间。近几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水平的提高、消化内镜的普及,结肠黑变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结肠黑变病”或是大肠癌的前身
国内外最新研究认为,结肠黑变病有导致癌症的风险。临床观察发现结肠黑变病患者伴发肠腺瘤、肠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结肠黑变病患者。长期便秘是结肠癌的一大诱因,而结肠癌的产生与长期服用泻药损害肠黏膜也有一定关系。国内外学者已观察到从结肠黑变病发展到腺瘤性息肉,再到癌变的变化过程。因此,一旦发现罹患本病,应该及早就医治疗,以防患于未然。
结肠黑变病癌变前,赶紧做好癌症筛查
1、直肠指诊。直肠指诊为常规检查项目,虽然直肠指诊不能直接触及到结肠肿瘤,但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指套上染有血性粪便即是结肠癌的可能的强有力的间接证据。
(2)排除直肠内多原发肿瘤,包括腺瘤和癌。
(3)少数乙状结肠和直肠上端的癌在直肠指诊时可触及肠外肿块。
2、大便隐血检查。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结直肠肿瘤筛检方法,粪隐血试验可以从健康人群中检出可疑结直肠肿瘤的患者,为进一步精查提供高危靶人群。
3、X线检查。X线检查过去是诊断结肠癌的主要手段,随着纤维结肠镜的出现,其在结肠癌的诊断地位退居其后,但仍是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主要方法有:普通腹透及腹部平片,钡餐检查,钡灌肠及双重对比造影等。但对于小于0.8cm的扁平腺瘤和早期的结肠癌,仍有可能难以发现,患者有临床症状者仍须进一步内窥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4、结肠镜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癌最主要而有效的手段,因为它能直接看到病变,了解大小,范围,形态,单发或多发,有无其他伴随的病变,最后通过活组织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但结肠镜有一定的盲区,该盲区主要在肠段转折区,检查应予高度重视,以免漏诊。
5、PET-CT检查
对于直肠癌,一般通过体检、肠镜检查便可明确诊断,因而PET-CT检查较少用于初次诊断和鉴别诊断。PET可用于肠镜取样失败、结果可疑或难以耐受肠镜检查者,对于有明确的转移灶者,用PET寻找结、直肠原发灶也是一种很不错的选择。PET-CT不是结肠癌复查的常规检查。在术前CEA高,术后CEA正常后,复查过程中发现CEA升高,而且找不到复发病灶的情况下才是必须做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