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项研究表明,月经周期紊乱的女性晚年发生卵巢癌以及因卵巢癌死亡的风险更高。这项研究首次表明女性月经周期在非正常情况下变长或无月经与卵巢癌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同时对之前关于随着女性排卵总数增加,卵巢癌风险也逐渐增加的假说提出了挑战。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
普遍认为排卵周期少是避免卵巢癌的一种保护性因素。因此服用特定类型的避孕药,妊娠以及输卵管结扎等终止排卵的措施也被认为能够帮助降低卵巢癌风险。
虽然在所有患癌女性中,卵巢癌患者仅占3%,但卵巢癌是所有妇科癌症中的头号杀手。所有诊断为卵巢癌的女性中只有不到一半的病人存活超过5年。一些卵巢癌的早期症状经常被病人忽视或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并且目前还没有用于卵巢癌常规筛查的方法和标记物,因此多数病人发现病情的时候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月经不规律与卵巢癌的关系
为了找到除年龄和遗传之外的风险因素,流行病学家Barbara Cohn以及她带领的研究团队对1959年一项关于女性妊娠的大型研究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研究包含了来自美国加州的超过15000名女性。研究人员期望能够对母女在一生中罹患卵巢癌的风险进行追踪。在这项大型研究刚开始的时候即有大约13%的女性存在月经周期紊乱的情况(一个月经周期的时间超过35天或者长期出现月经周期少或无经),当时参与研究的女性平均年龄为26岁。
在接下来的50年中,有116名女性患卵巢癌,其中84人死于卵巢癌。到参与者70岁的时候,有月经周期紊乱情况的女性罹患卵巢癌以及死于卵巢癌的风险接近正常女性的两倍,这种关联性只随年龄增长而变强。举例来说,到女性年龄达到77岁的时候,有月经周期紊乱情况的女性罹患卵巢癌以及死于卵巢癌的风险大约是正常女性的三倍。
这些卵巢癌患者中许多人同时存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而PCOS患者经常存在月经周期紊乱或无经的情况,研究人员认为PCOS可能是促进卵巢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由于PCOS的诊断标准出现在该研究开始以后,因此无法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得出两者之间的确切关系。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的结果对未来研究有一些指导意义,不仅能够帮助发现卵巢癌高风险人群还可以告诉人们哪些女性能够通过筛查或预防措施受益。
常见的卵巢癌发病原因
1。遗传和家族因素
中老年 青年 男 女 儿童 家庭 吃饭 餐桌_18709951_xxl
人类卵巢肿瘤的可能遗传因素,发现其他部位原发肿瘤(特别是乳腺癌)伴发卵巢癌者多。肿瘤发生具有先天因素,可能由于免疫功能不全。曾报道几个家族中有发生间皮卵巢瘤、乳腺癌或卵巢癌的趋势。20%~25%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有家族史,皮-杰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妇女有5%~14%发生卵巢肿瘤。
2。营养与社会经济地位
营养、社会经济条件改善与卵巢癌发生率增高有一定关系。移居美国第一代日本人卵巢癌发生率高于日本国内世居妇女。
3。环境因素
工业发达国家卵巢癌发病率高,可能与高胆固醇饮食、工业污染有关。
4。内分泌因素
卵巢癌患者平均妊娠数低,未孕妇女发病多,说明妊娠可能保护妇女不患或少患卵巢癌,因为妊娠期停止排卵,能够减少卵巢上皮性损伤。卵巢癌常发生于妊娠次数少、未孕妇女,也说明这一点。
5。排卵与癌变关系
营养不良可减少排卵次数。其实,排卵是重要致癌因素。周期排卵反复地引起卵巢间皮损伤和刺激,同时也缺乏持久性生理恢复期。这可以解释卵巢间皮为什么较腹膜有恶性转化的倾向。更加排卵产生卵巢表面的缺损和不平整状态,易形成卵巢间皮封闭囊肿,使致癌因素长期集聚停留其中并附着于间皮上。
6。促性腺激素刺激
卵巢肿瘤最高发生率与妇女绝经期前后促性腺激素升高有关。此状态可延续至经绝后至少25年。卵巢基质受促性腺激素的连续刺激,则促使基质增殖活化、而有持久性雌激素分泌。由于促性腺激素刺激所产生的卵巢纤维增殖及继发性雌激素刺激而有卵巢上皮增殖,两者相结合形成纤维腺瘤。
7。免疫功能不全
先天性免疫功能不全患者的恶性肿瘤发生率比对照组高10000倍。因组织移植或其他肿瘤的化疗引起免疫抑制的妇女中,卵巢癌发生率显然增高。由于老化过程伴随的免疫功能不全原因,绝经后达5年以上的妇女发生卵巢癌数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