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是很常见的癌症,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对患者也有很大伤害,大肠癌有什么症状表现呢?想要预防大肠癌该怎么做呢?
肠癌以下六表现应及早请医生鉴别:
1、便血:
肠癌早期病变仅限于黏膜,可无症状,或仅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便血,血色多淡暗,粘附于大便表面;
2、黏液便和脓血便:
癌肿破裂时,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的血液和黏液,且粪血相混;
3、排便习惯改变:
大便次数由原来的每天一次变成两三次,每次大便完毕后有大便不尽的感觉;
4、腹泻或便秘交替:
若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等症状,就可能是因为癌瘤的生长影响了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就应该考虑癌变可能;
5、腹痛和腹胀:
肠癌患者因肠道梗阻会腹胀、腹痛,其中腹痛的发生率较腹胀的发生率高。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
6、贫血与消瘦:
随病程进展,病人可出现慢性消耗性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及发热,并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这些与便血、摄入不足以及消耗过多有关。
当有以上表现时,最好去做结肠镜检查,这是目前早期诊断大肠癌的有效手段。
此外,高危人群应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包括:有家族大肠癌史者,有腺癌性息肉、长期慢性结肠炎、40岁以上中老年人。
预防大肠癌要定时排便
肠癌的产生缘由较复杂,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外界因素。例如生活中排便不通畅就易患大肠癌。便秘是指便次太少或排便困难、便干等表现而言。一般来说,2-3天排便一次,如排出通畅也不能称为。我们的粪便中含有一种致癌物,医学上称为“二级胆酸”的,它来源于肝脏分泌的胆汁。
当我们进食,特别是吃油多的食物时,胆囊便收缩,排出储存的胆汁,帮助消化。肠腔中的细菌把这些进入肠腔的胆汁分解为“二级胆酸”,并驻留于粪便中,者肠腔中的“二级胆酸”长期与肠粘膜接触,便增加了其不断刺激粘膜的机会。
从这个角度讲,会有利于大肠癌的发生。当然,粪便中除了“二级胆酸”以外,还有许多被消化以后的食物残渣和细菌。细菌产生的毒素以及被细菌酵解的有毒产物,由于而长时间停留在肠腔,对肠粘膜的刺激和部分水溶性物质的吸收均对人体有不利的影响。虽然不能说可以诱发大肠癌,但可以说在大肠癌的发生上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此,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在肠癌预防上也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