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作为中医学的重要专业领域,针灸源远流长,至今更得到传承发展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诊所、中医馆等,针灸研讨活动更在业内得到频繁开展与有效交流,这为促进针灸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8月6日,第22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河南省针灸学会临床分会2016年年会在河南洛阳举行。来自国内外200余名科研领域、针灸临床及教学专家云集洛阳,共话针灸临床治疗新进展。
会议邀请了国内二十余位针灸大家进行了专题讲座,并现场演示了特色针灸手法。
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显著的疗效享誉国内外。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的医疗保健方法,在心脑、神志、疼痛等疾病领域,其安全有效、绿色环保的优势,不仅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和信任,也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先导。
本次会议以“尊古、求溯、融通、创新”为主题,与会专家深入地交流了针灸临床研究成果及创新针灸疗法,挖掘、整理了针灸特色技术,极大地推动了针灸临床事业的发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朱兵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副校长夏有兵教授,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主任委员徐斌教授,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副局长韩新峰,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韩颖萍教授,河南省针灸学会临床分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范军铭教授,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田元生教授等专家出席会议。
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副局长韩新峰在讲话中说,河南是传统中医药大省,是中医药学的主要发祥地和医圣张仲景的故乡。针灸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
河南针灸源远流长,历代名家辈出。北宋著名医学家王惟一编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创制针灸铜人,对后世影响深远。近年来,河南针灸学术界以中原文化、张仲景文化为依托,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优势,涌现出以邵经明、毕福高等老先生为代表的河南针灸大家,其学术思想已经成为中国针灸理论链条上光辉夺目的一环。此次全国针灸学术盛会在河南举办,是对河南中医工作的肯定和支持。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韩颖萍首先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针灸专家,参加由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和洛阳正骨医院共同承办的针灸学术盛会。
作为中华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经过先贤们数千年的不断实践和经验累积,已经形成了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严谨的辨证思维、丰富的治疗手段、显著的临床疗效的非药物医疗技术,并成为了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科学专业特点的完整学科,是中医药科学的灿烂瑰宝!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尊古、求溯、融通、创新”,尊古就是继承;求溯就是考证;融通就是交流;创新就是突破。此次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必将为我们全国同仁探讨学术发展、促进经验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家省级中医药科研医疗单位,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创建于1959年,下设有附属医院、中药研究所、河南省信息文献研究所、《中医研究》杂志社、河南省奥林特药业有限公司。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成立于1993年,是一所集医疗、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其中针灸科系河南省重点专科,由针灸门诊、针灸脑病病房、针灸推拿病房三部分组成,开放床位85张,其创始人为享有“中原神针”美誉的毕福高老先生。经数十年的学术传承和经验积累,针灸科已发展成为具有鲜明针灸学术特点的大型综合科室。该科室擅长运用“毕氏神针”系列针灸方法治疗内、外科各种适应疾病。尤其对脑血管病、运动系统骨关节病、老年期系统疾病及部分心理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