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如果牙齿出现疾病就需要拔牙,但是多数人可能不知道有些人是不适合拔牙的,下面为大家介绍这6类人拔牙有风险需谨慎,供大家了解。
血液病
可以造成血液凝固性降低及术后出血不止,如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疫及坏血病等,要避免拔牙。
肾脏病
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不能拔牙,以免引起肾功能衰竭。一般肾脏病较轻者,拔牙前应注射抗生素以防拔牙造成的暂时性菌血症,促使肾病急性发作。
肝脏病
对急性期肝炎或肝功能损害严重者应暂缓拔牙,因为此类肝病可以因凝血酶原及纤维蛋白缺乏,或肝脏无能力利用维生素K合成有关的凝血因子而导致术后出血不止,必须待疾病好转后再拔牙。对于慢性肝炎,肝功能无明显损坏者可以拔牙,但术前应作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为防止术后出血,拔牙后应使用止血药物如维生素K、止血敏等。
糖尿病
糖尿病病人因抵抗力降低,术后容易发生感染。病情重者应暂缓拔牙,对于必须拔牙的,应请内科医师会诊,控制血糖不要过高,再拔牙(清晨空腹血糖不超过6.8毫摩尔/升即160毫克%)。拔牙手术前后应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并发感染。
器质性或功能性精神、神经疾患
有这种病的病人,应该考虑到手术中及手术后引起疾病发作的可能性,所以应该在神经内科医生会诊并治疗以后再拔牙,而且术前应服用镇静剂。
甲状腺功能亢进
此类病人可因感染、焦虑及各种手术引起甲状腺中毒的突然加重,即出现“甲状腺危象”,重者能迅速引起衰竭甚至死亡,故不宜冒然拔牙。如果必须拔牙时应作详细检查,基础新陈代谢率应在20%以下,脉搏每分钟100次以下。麻药中不能加“肾上腺素”。术后还要用消炎药。
拔牙的常见误区
1、 中午拔牙有“血光之灾”
中午不可拔牙,否则会血流不止,有“血光之灾”。 一天中,人的血压有高低,大概在中午时分会偏高一些。但是,一般来说找经验丰富的大夫拔牙损伤很小,根本不必担心流血的情形,并且即使有医生也可以马上止血。不过,对一些病人来说,选时间拔牙还是有好处的。例如洗肾病人进行血液透析后,必须间隔6小时才能拔牙,因为洗肾时使用的抗凝血剂会影响拔牙后的止血,因此必须等药效退掉后再拔牙。
2、拔牙会变笨
拔牙对大脑不好,让人变笨。牙齿长在牙槽骨中,与大脑的距离很远,牙神经也是第五对脑神经三叉神经的末梢神经,拔牙对大脑没有什么影响。
3、拔掉一颗牙,松掉一大遍
拔牙(除智齿)后镶牙应在半年内进行,超过半年不做假牙,相邻的牙齿会向缺牙间隙倾斜,对面的牙齿会伸长。人们认为拔牙会导致周围牙齿的松动,其原因,就在于在牙齿拔除以后没有及时的修复缺失的牙齿或使用了不恰当的修复方式,导致周围牙齿不利于清洁或形成卫生死角,导致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使其松动。
4、拔智齿会导致牙齿松动
拔除智齿(就是第三磨牙,俗称“尽根牙”、“尽头牙”、“ 智慧齿”)会使前面的牙向后倒、松动。一般来说,我们的牙齿在一生中都是不停向前移动,而位于牙列最末端的智齿拔除并不会使前面的牙齿松动。
5、牙痛就拔牙
拔牙很疼,让它自己掉吧。一般来说,现在麻醉手段已经可以达到很好的全程镇痛效果,甚至连打麻药本身也可以做到基本无痛,您完全可以放心拔牙。而让一颗需要拔除的牙保留在口腔内会带给我们很多潜在的危险,可能由于疼痛导致患侧牙齿不能使用,偏侧咀嚼,一条腿走路,引起面部不对称,引起下颌关节不适,严重时甚至导致关节的破坏;使患侧的其他牙齿也跟着损坏(咀嚼有自洁作用,不用的一侧往往口腔卫生差)。如患牙的牙槽骨吸收多于根长的2/3不及时拔除,牙槽骨会进一步吸收和丧失,不利于后期修复,
6、牙齿全拔了镶牙
我的牙不好,等全拔了镶全口。口腔内能保存的牙齿越多,即使是牙根(保留一颗牙周膜完好的残根可保持对牙槽骨的生理刺激,防止牙槽骨萎缩,延缓衰老),修复缺失牙的难度越小,修复的效果也越好。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08年提出“8020计划”,即80岁应保留20颗能正常咀嚼的真牙。
7、牙松动一定要拔牙
牙齿痛了、松动就要拔掉,一劳永逸。牙齿的疼痛、松动可以由很多因素引起,一般可以通过对因对症的牙体、牙周甚至镶复的治疗保存。拔牙只是治疗病牙的方式之一,一般来说除非牙根部都烂掉了或者患牙的牙槽骨吸收多于根长的2/3才需要拔。牙齿拔掉以后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咀嚼功能的丧失,邻近牙齿的移位,美观的缺损等。
8、拔牙疼,等自己掉
现代口腔科学的进步使无痛医疗成为可能。在拔牙时,通过使用完善的麻醉技术、麻醉药品,完全可以实现无痛拔牙。如若紧张、害怕拔牙,也可以在镇静下拔牙,大大降低患者对拔牙的恐惧。一颗需要拔除的病患牙保留在口腔中,相当于保留了一个细菌病灶,会带来很多潜在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