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所谓“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就是指他的行为不被社会所允许,甚至影响社会安定,或伤害他人人生安全等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甘照宇表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从小就出现,且在青少年时期慢慢发展起来的。
甘照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从小叛逆 犯错屡教不改
不同的人格障碍都有不同的特征,反社会人格障碍的人通常有哪些表现?
“反社会人格障碍可以说是与生俱来,它从小就出现,在青少年时期慢慢发展,犹如烙印一般——第一,这一类人群在很小的时候,就在某些人格特质方面表现出异于普通人,偏离常态,但不同个体,他们的发病过程、发病时间都会有所不同;其次,从小就表现得比较叛逆,例如,从青少年开始,经常逃学旷课,欺负同学,或者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长大后,可能吃喝嫖赌,每一样都碰,甚至是一些伤害他人、影响社会安定的违法行为。”
甘照宇副主任医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但这类群体都清楚意识到这些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口头上也表示他会悔改、会改正,但行动上却无法克制自己,因此常常屡教不改。
“除了一些行为上的特征外,他们在情感上也会有对应的特征——情感比较冷漠,缺乏社会责任感、亲情、友情等等——对父母不闻不问,对妻子、子女也毫不关心,更不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义务。”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群体 约占全国总人数3‰
据有关数据显示,国内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群体约占全国总人数3‰,这一类群体确实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目前针对他们,并没有非常有效药物或治疗方法。
“虽然目前临床上,有一些零星的研究表明,某种药物可能会对人格的某方面特征有所帮助,例如:让他的性格不要过于偏激,情绪方面稍微稳定一些,相对没有这么焦虑等等。但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群体而言,由于人格障碍属不属于一种疾病目前学术界尚存争议,加上目前尚缺乏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医院无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监管、治疗,且大部分出现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个体都不会主动到医院,寻求帮助。”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或有帮助
甘照宇副主任医师表示,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目前尚缺乏明确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国内外的许多治疗指南也明确指出:若没有合并其他精神障碍,不主张干预对人格障碍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但我们也不应抱着悲观心态,尽管‘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但人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人格,就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这里的心理特征,包括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既然人的认知、行为等模式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人格也是可以改变的。通过长期、系统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人格也可以得以重塑或重建,从而向好的方面发展。”
专家介绍
甘照宇
副主任医师。从医从教1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双相障碍,一直致力于双相障碍早期诊断以及优化治疗的临床研究。曾主持省级课题1项,参与国际多中心合作课题1项。参编国家统编教材5部、校级教材2部,为《性医学》教材的编委。先后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2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
专家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周四、周五下午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