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肩部疼痛的病人很多,由于人们对肩关节疾病认知的不足,不明原因的肩痛多被武断地诊断为“肩周炎”。事实上,引起肩痛的病因中绝大部分并非肩周炎,不应把肩周炎作为各种肩痛病因的“替罪羊”。随着国际上“骨科运动医学”和“肩关节外科”的蓬勃发展,医学界对于肩关节疾病的认知正日益深入。
肩关节疼痛僵硬并非肩周炎
止痛不能全靠功能锻炼
肩痛或肩关节活动受限在中老年人群中经常发生。疼痛可向后背部或上肢放射,甚至伴有夜间痛,经常于睡眠中痛醒。而肩关节的活动受限,表现为肩关节上举困难,梳头、穿脱上衣、沐浴等最简单的日常生活都变成了“困难”问题,除影响体育锻炼外,病情严重的影响患者生活自理。
很多肩痛患者并不去专业医生处就诊,而仅仅根据道听途说的一些经验,在家里进行功能锻炼、自我康复,继而导致临床上大量肩痛患者被误诊误治,甚至造成病情恶化。于是患者大多认为,“肩周炎是治不好的”。
其实,肩周炎并非肩关节周围不明原因疼痛的统称,较为准确的命名应该是“冻结肩”或“粘连性关节囊炎”。好发于40岁~70岁的中老年人,大约有2%~5%的发病率,女性较男性多见。由于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无定论,有关肩周炎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治疗学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
肩关节病治疗预后各异
随着国际上“骨科运动医学”和“肩关节外科”的蓬勃发展,医学界对于肩关节疾病的认识正日益深入。最常见的与肩周炎相混淆的疾病有“肩关节周围撞击症”、“肩袖损伤”、“关节盂唇损伤”、“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颈椎病”等,上述疾病在治疗手段和预后上具有较大差异。
有研究发现,在60岁以上由于肩痛就诊的老年人中,肩袖损伤的比例高达60%,其发病率远远高于肩周炎。肩袖是四根肌腱的统称,它们呈袖状包绕肱骨头,主要功能是帮助肩关节的运动和稳定。
封闭疗法不是传说中“灵丹妙药”
肩袖损伤机制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伤两种。急性损伤常见于提拉重物、摔倒时肩部支撑,被外力牵拉等,如公共汽车上手扶拉杆站立的乘客,突然遭遇急刹车,就有可能造成肩袖损伤。慢性劳损伤常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另外,在长期从事网球、棒球、羽毛球、游泳等需上肢举过头顶的运动项目人群中也较多见。肩袖损伤主要表现为肩外展上举时疼痛,损伤严重的患肩因为无力,需要对侧手帮助才能完成上抬动作。如果让肩袖损伤患者进行“爬墙”等功能锻炼、或人为地强行牵拉,可造成已损伤的肩袖的撕裂口增大,加重伤情。
建议肩痛患者寻求专业肩关节外科或骨科运动医学医生的明确诊断后接受治疗。部分肩痛患者可以通过口服抗炎止痛药物和局部封闭疗法获得缓解。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关节僵硬难以缓解的、肩部无力功能障碍的病症,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关节镜外科手术有着切口小、康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梳头训练帮上班族对付肩周炎
空抓:双手在空中反复抓捏,不仅能使手灵活,而且能改善上半身的血液循环,还可祛肩部酸痛、颈椎病和偏头痛,尤以对肩周炎的效果更为明显。
梳头:用木梳从前额至头顶部向后部梳刷,逐渐加快。梳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划破皮肤。这样可刺激头皮神经末梢和头部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消除疲劳、强身和促进头发生长的效果,对脑力劳动者尤为重要。
练眼:用眼工作时每隔半小时,远望窗外1分钟,再以紧眨双眼数次的方式休息片刻,也可作转动眼珠运动。这样有利于放松眼部肌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踮脚尖:平时在工作生活中,尤其是在久坐或久站后下肢酸胀、乏力时,可采用踮脚的方法健身。因为,踮脚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缩挤压,会促进锻炼者下肢血液的回流,加速血液循环,可防止下肢静脉曲张。
摇头晃脑:而颈部由颈椎关节、血管、肌肉韧带等组成,摇头晃脑可使这些组织得到活动。这样,不但可以增加脑部的供血,还可以减少胆固醇在颈动脉血管积沉的可能,从而有利于预防高血压、中风及颈椎病的发生。
咬牙切齿:“咬牙切齿”可以拉动头部肌肉,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进而起到清醒大脑、增强记忆的功效。